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臂墊球的排球式打法,也是天下聞名啊!
眾人想起這事來,不禁都看向宋時,那嶽舉子恰好搶著了一副羽毛球拍,便邀他下場:“我這武人便隨意尋個僧人打槳球也不要緊,但若不得見製成此物的宋三元親自打一場,可要帶著遺憾還鄉了。”
宋時並不推辭,接過拍來在掌中轉了一圈,瀟灑地問道:“是要看我的技藝,還是哪位來與我對打,教眾人細觀雙人對打的技法?”
自然是要看絕藝!不好看的,他們自己打起來還看不見麼!
劉府尊指著那嶽舉子道:“嶽賢弟年少,又會武藝,必定動作靈活,你與宋狀元對打,叫他顯出一身本事來!”
嶽舉人原本都做好了拉僧人給他投球,獨自打板球的準備,卻聽府尊大人如此安排,自是滿心歡喜榮幸,連忙排眾而出,站到宋時面前。
幾個僧人恰好送來臁網和白灰,送來後便留在院裡等著看球。宋時便不客氣地指揮他們在院裡劃了邊框,中間拉上球網,請嶽舉人和自己各站一側,拿著羽毛球發球。
雖然人家要看他炫技,但對方接不起球,這技也沒法炫。他先看準了嶽舉子站的位置,拉了個短而低的弧線,幾乎是把球送向他的拍子。
那嶽舉人也是個風流才子,擅長蹴鞠、標槍,手眼極準,打過幾回便能接住他的球,也能發球過網了。宋時見狀,便微微一笑,喝道:“嶽賢弟小心,我要施展手段了!”
說著腳下一個倒退,右手翻腕接住輕飄飄飛來的羽毛球,猛一揚臂將球高高吊到空中,劃出一道又高又遠的弧線,貼著邊線落在嶽舉子那邊的場中。
球在空中飛得太陽,到至高點時幾乎被陽光籠住,仿如已破空而去,看不清球在何處。
怪道這球拍中要編上網子而非用一塊板子,板子迎風吃力,哪兒會有線網這樣的輕巧靈速?還有那羽毛球在空中飛得又輕又穩,要緩則緩、要速則速,靈如飛鳥,真不負羽毛之名。
一向因為沒有進士功名,不敢跟狀元論學的徐縣令此時卻格外有心得,慨然道:“咱們尋常踢的球皆是易低難高,踢得再好不過高一丈八尺而止。宋三元所制的球升入空中豈止三四丈高?正如他這連中三元、高入雲霄的運數一樣,信知這些小物也有占驗。”
三元球能不懼羅網罩,借力上青天,於他們這些官員、讀書人真有些好意頭。
作者有話要說:
曆法參考《國學舉要.術卷》
第90章
吊球、勾球、撲球、高遠球、殺球……
有嶽舉人這位打得又高又遠的對手墊球,宋時也不必像在家哄孩子時那樣收斂力道, 盡情解鎖了自己所會的技術。雖然從大學畢業之後就沒怎麼碰過羽毛球了, 可手握上拍, 看到球飛來的路線勢頭,那些沉寂多年的記憶就又在腦中甦醒。
他這副經過多年農村基層工作鍛鍊、上得了馬下得了河的身體, 也能配合得上大腦的轉速。覷著那球的來路,在場內時而前趨後退,時而凌空躍起, 動作極為飄逸灑脫。
不過他也刻意照顧了嶽舉子, 所有撈回來的球都儘量打在對面場子中心, 叫他能接著。如此一來一回,連綿不絕, 沒有幾回停頓撿球的尷尬, 場外人也覺著熱鬧好看, 掌聲、叫好聲不絕。
劉府尊掌心都拍痛了, 心中激情湧動,回頭對王同知說:“不可叫他們年輕人獨佔風頭, 王兄可願隨我下場?”
自然願意, 早該下場!
王同知重重點頭, 便要從門子手中接過球拍。可他那衣袖寬大, 一伸手長袖先蕩了幾下, 兜著滿袖的風。他這才後悔道:“早知要打球,不就該穿這蘇樣的時興衣裳,這麼寬的袖子, 便綁上也有些兜風,不如宋狀元那窄袖的,隨便綁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