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精銳親兵都送到了周王面前。
尋常兵丁都是從百姓中徵發來的,年紀、壯弱不等,唯這些親兵是他親自訓出來的,哪怕是遼東這伸不出手的嚴寒天氣,也能騎著馬踏雪馳騁,在訓練場上舞刀弄劍,也能對著靶子打出槍槍皆中的好成績。
周王看得目不轉睛,拍手叫好:“實在是好漢,這樣的天氣裡、穿得這麼多,也能操練起來。”
桓凌卻周王更專業些,讚道:“這些士兵的手也穩,火力也壯。這樣的寒風裡,還能穩穩地點著火繩,按在火藥池裡,若換個不利落的,到這等天氣,手裡的槍就只得當榔頭用了。”
周王聽著他講解,看著那些士兵倒火藥、點火繩時戴著不知是毛線還是棉線的五指手套,輕笑道:“果真是有毅力的良兵,也有李總兵關愛士卒,叫人做了手套的緣故在其中吧?這樣冷的天氣,若不戴手套,只怕這些士兵取火時,手就要凍壞了。”
李總兵忙起身遜謝:“這手套還是殿下帶來的裁縫教軍中輔兵織造的,若非如此,這樣冷的天氣裡軍士們手都凍僵了,拿取火藥壺、點引線引火時就沒這麼利落了。”
周王皺眉道:“若再有這樣天氣,就叫人都穿戴齊了再操訓吧。天氣這們冷,若寒氣進了骨頭,落下病根可怎麼好。這樣冷的天氣裡達虜也常越境襲擾麼?咱們的軍士可有因寒凍受傷或敗戰的時候?”
若有這問題,他得請兵部向遼東多送些棉布、棉絮禦寒。
李總兵笑著解釋:“殿下不知,這遼東的天氣比遼西冷得多,此時還算好的,到了臘月裡便將一壺熱水潑出去,不等落地就結成冰了。到那時咱們的戰馬雖然趟不過雪地,打不得仗,那些虜寇、蠻夷就更打不進來。”
只一入冬,他們便從城牆往下澆水,澆得一片城牆都凍得死硬,牆面冰雕雪砌一般結實光滑,縱使虜寇不畏寒,也爬不上城牆。
而待到天氣轉好,虜寇縱來,他們這些精兵能拿得起槍、點得著火繩,便不畏這些零散騎兵的衝擊。如今更得了殿下派人傳授的線織技法,能做出緊裹手指,又靈活不妨動作的手套,春秋兩季天氣尚冷時打仗,還是他們遼東鎮更佔便宜。
周王這才安心了些,又看過一般士兵的刀槍棍棒,便回了鎮守總兵官府,同幾個文人坐到火炕上回溫。
李總兵經此檢閱,越發覺出周王的好處,又派人取來二百條上好的掣電銃,連同二百套全新的鎖子甲、明光甲、山文甲一同送予隨行的儀衛正與護衛司指揮。
周王這一趟出行帶的人雖不多,卻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兵甲都是出京時新領的,不著正裝時就穿宋知府給訂做的軍大衣,倒不貪邊關這點東西。非止不貪,護衛指揮還拿出一支他們私用的、裝了瞄準鏡的好槍給李總兵看。
槍上的瞄準鏡是玻璃的,玻璃當中畫了十字線,線旁刻有數字,按著數字就可計算瞄準角度。雖然算數時麻煩了些,可用習慣之後拿起槍就能知道槍口準星在哪個格上打得最準。
比太祖當初使人制的望山瞄得更準,用著更方便,只是這瞄準鏡裡要用透明玻璃,還要磨出凹凸形狀,非富貴者不能用。
李總兵估摸著自己能備下幾支瞄準鏡,但要推廣到軍中便不可能了。只看著剔透的光學玻璃就知道其珍貴,卻又捨不得放下,想找周王指揮借來多看幾眼。
那幾位軍官跟著周王一路東巡,也頗有點上級領導小組蒞臨指導地方工作的覺悟,又是跟二品大員打交道,自然不會吝嗇。不光將槍給他們,還連宋大人給配的望遠鏡也借他們看了,教給他們磨製鏡片的技巧。
就是將宋那人那鴛鴦尺改造一下,兩個遊翼尖上加個朝裡拐的小尖,如此一來就能卡在玻璃片兩側。調定長短後繞著玻璃轉一圈便知薄厚是否得宜,哪裡鼓出來就磨平哪裡,最後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