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穗,若有一株九穗的麥子, 實可算難得的祥瑞了。咱們漢中種的是過冬的小麥,如今都該栽種下去了,待殿下回去,便可見田間越冬的麥苗。”
反正如今水稻早已收穫,漢中府的十三穗瑞稻應當已由褚長史押解上京了,兩人說起話來也不特意揹人。司馬右史也早知道府裡產有嘉禾,一樣飽含欣慰和期盼地聽著,唯獨李總兵聽著他們口口聲聲“十三穗”“九穗”地議論著,以為他們是在發夢。
他也讀過幾章史書,漢光武帝出生時才有天降祥瑞,一莖九穗,這幾位又是王爺又是御史又是長史的,不能這麼胡說吧?他們大鄭……
他們大鄭不是要有皇孫了?
這位皇孫生時便有嘉禾異象?
李總兵腦中猛然爆開一個念頭,止不住心思飛轉,心跳加快,臉頰漸漸透出血色,有什麼念頭急迫的要從腦中掙出來。他雙目怔怔看向周王,不知自己何時開了口,朝著那邊叫了聲“殿下”。
周王看了他一眼,含笑問道:“李總兵有何事要問?”
他的聲音十分溫柔平和,如流水般撫平了李總兵心頭火焰,他稍稍冷靜下來,也察覺到了問題——雖說大鄭朝地方上天天有獻祥瑞的,什麼白鹿白象也非稀罕,可是十三穗的嘉禾終究是未曾聽過的,怎麼這幾位說起來竟毫不動容似的?
而且周王不是幾月前便從漢中啟程巡邊,又如何知道漢中府能種出十三穗嘉禾,更如何敢斷言麥穗能生到一莖九穗,乃至一莖十穗?一府數萬頃田地,往往才生一本嘉禾,怎麼他們就似提前已找出來了,只待上報邀功?
難道這嘉禾也是人想種就能種出來的?
若有個人想要祥瑞就能種出祥瑞,豈不是個神仙了?周王難不成真是天命所歸,被貶到邊關還能遇見個神仙助他?
李總兵也是世襲將軍,自小在京師武學校讀書長大,輕易不信僧道之言,當此時也不由得有些迷信,壓著嗓門問道:“王爺莫不是在漢中有所遇合,遇著了一位能種嘉禾的隱逸高人?”
高人是高人,但不隱逸,挺出名的。
周王頗有些驕傲地介紹道:“正是咱們大鄭第一才子宋三元。今年他到漢中府便親事農桑,試出了幾種神異的肥料,以那三種肥料混合施地,便可促水稻分櫱抽穗,一莖生出多枝穗來。”
只是路上傳信不便,他們還只知道能結多少穗,未知一穗上最多結了多少穀粒。
周王與司馬長史在漢中府就跟著宋桓二人親身下過田,這一路上又是讀學農報告、又是聽桓凌講解植物生理,早破了天降祥瑞的洗腦包,走進了科學種田的新天地。看到李總兵一副求知若渴的懵懂模樣,便給他講了講宋知府親自下田,給百姓們建新水車、制高效肥料,終於憑著滿腹學識種出了高立水稻的故事。
九邊這幾年屢遭波盪,朝廷四處徵兵,軍費又大漲,糧稅虧空越發嚴重。虧得聖皇將宋大人放到地方,給了他一展長才,種出高產糧食的機會,他們大鄭的銀糧往後或許可不用再愁了。
李總兵這才明白,周王背後沒有什麼天外神仙、隱世高人支援。但支援他的人卻是個眼看著前途無量的才子名士,這份量甚至比哪個山裡出的白鬍子處士更重得多。能一茬茬豐產的瑞禾,也比數萬頃田地間一枝獨秀的更貴重。
周王殿下竟把這樣的大事隨隨便便告訴給他這麼個二品總兵官,是對他格外看重,還是真的衝謙退讓,不願以這祥瑞嘉禾博個“天命所鍾”之名?
不論如何,周王分明手持祥瑞,卻不以此邀名買好,反而一心只想著國朝錢糧大計,確實是器量寬洪,以百姓為重的賢王。
李總兵心中悄悄思量著,面色不異,接下來周王一行要檢視營中器械、將士操訓情況時,卻又比之前更盡心,將自己掏腰包養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