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個光滑均勻的透鏡。

他們王爺早已上疏朝廷,奏請兵部給各地邊軍配備這些宋大人弄出的千里鏡,只可惜兵部撥糧餉兵備都不痛快,不如他們買些碎玻璃塊自己磨。

李總兵謝過他們的好意,借了望遠鏡和瞄準鏡回去,湊起軍中匠人研究如何製作。他們的效率竟比在漢中老老實實種田基建的宋大人還高,兩天後周王打算動身時,便把找他們借的東西還了回去,甚至拿出仿造的望遠鏡和瞄準器來。

別人只覺他們邊關有好匠人,並不多想,桓凌卻是身負著替愛人考察一切可投稿晉江文獻網的奇古異事的重任,當即問了李總兵是如何做成這些的。

李總兵神秘地笑了笑,將手中望遠鏡拿給他看了一眼:“其實這裡裝的不是玻璃片,而是冰塊磨出來的,只能看不能用,做成後也怕它化了,須得在外頭冰雪中掛著。但咱們留下這個樣子貨,往後還有一個冬天叫匠人慢慢仿製,也省得等著兵部不知何時才能發下的東西了。”

只是這鏡片是冰的,不能貼在眼前,怕凍壞人眼皮。不然他們軍中備上這些,日常巡防就方便多了。

他向周王道了謝,而後一撩衣襬,向周王單膝跪倒:“末將與遼東鎮將士蒙殿下施惠,謹記於心,不敢或忘。末將欲有所報,苦邊關無物,唯有撥幾名親隨侍從送殿下出遼東。”

前些日子聽下頭說有些馬匪蠢蠢欲動,還有外地進來的、帶著幾分軍中席氣,不知是不是達虜派來的奸細。雖說他麾下將士們已經拔除了幾處都不曾發現真夷,卻未必沒有漏網之魚藏在外頭。

他身為總兵官,既不能出遼東,也不敢露出與親王來往親密的形跡,只得撥幾名不在軍籍、不犯忌諱、卻有一身真本事的子弟護送周王,保這位真心關愛士卒百姓的皇子平安回漢中。

第184章

周王一行趕赴遼東時,左長史褚秀也騎馬飛奔向了漢中府。

他雖然是個荏弱文官, 好在年輕力壯, 又會騎馬, 豁出去朝行夜宿了小一個月,終於在水稻豐收之際, 帶著一隊王府親衛踏上了漢水北岸的碼頭。

才三數月不見,碼頭竟有了一番叫人眼生的變化。

木搭的碼頭改成石條和水泥砌成,檯面擴大了許多, 幾架滑車建在石臺邊, 有人搖著絞盤將貨物在船上與碼頭岸上倒換。拉貨的大車、推小車運貨力夫來往不絕, 當中又夾著客棧拉人的馬車,船上下來的人與馬, 熙熙攘攘, 更見繁華。

順著人流往碼頭下看去, 路已修寬了數步, 地面不知鋪了什麼,看起來灰濛濛的、上嵌細碎的石子, 不甚光滑, 走上去卻是十分平坦。

堆滿石料的大車軋過, 也不過在路面上留下一條白印, 地面絕不見陷下一絲細溝。

順著大路再往前看, 遠方道旁大樹枝椏間還用繩子繫著大紅條幅,上寫黃色顏體大字:漢中府城向前四十里。

再往前隔得遠遠的還有許多這樣的條幅掛在道中,雖看不清上頭的字跡, 猜也能猜出它寫的是什麼。

褚長史忽有些錯覺,以為自己不是出門三個月,而是一去三五年,宋知府在這邊已過滿了一個任期。

他耳邊隱約聽到有人在議論“上回來時還沒有這個”“漢中府這變化真是一日一樣”“四川豪商亦有來府中買玻璃的”“可惜耐火磚與好石藥都是官賣”之語,不禁又看向宋知府最早折騰出來的漢中經濟園區。

這碼頭上,甚或更深遠的變化,必定都起自當初宋知府忽然心血來潮建起的經濟園;那能催出十三穗瑞禾的“化肥”也必定產自那裡,可惜這回來不及去看看了。

化肥。

《素問》雲“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朱子又曰“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這“化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