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地點了點頭:“本官明白了。宋大人且將這肥土放下吧,咱們還是去看水井的要緊。”
剛被人用滑竿抬到地頭的周王看著他們三人研究肥土的模樣,臉色卻微妙地變了幾變,抿了抿唇,用力嚥了口口水才道:“楊大人說得是,既已看過土地了,咱們還是再去看看別的。不知那水井建在何處?咱們先去看井,本王還想看看它與王府中那府有什麼區別。”
宋大人捧著田土看了一圈,遺憾地發現周王連同兩位長史都沒有親手體驗的念頭,便將土培了回去,輕拍幾下,覆實了土壤。
桓凌指尖那點土也隨意灑到地上,拿出帕子隨意地擦了擦手,笑著拿起他的手抹了一把,說道:“走吧,到水井處洗手。”
水井就在這壟地盡頭,井口處砌了個高於地面的圓石臺子,石臺卻比尋常井口大,一邊高一邊低,也和裝了壓水具的井一樣是封了口的,只在中間留出空隙裝了個長水槽,水槽中間是個小口。
水槽後面石板上豎立著一個圓形上突出許多小柱的木輪,其上掛著一軸絞鏈,延伸到井裡,豎輪旁下方又有一個橫輪與它交錯,橫輪上方頂著個搖桿,正有一個農家漢子推著杆轉動。橫輪每轉一下,帶動豎輪旋轉,豎輪上卡著的絞鏈從出水口不轉上來,鏈上串著皮錢,每個皮錢從水口出來時便託上一股水流,將井水推到槽裡,流下石臺。
石臺下是挖好的溝渠,水順渠流出,流向田間挖好的水道。
這水出的卻又比壓桿提水快得多,水流順著石槽不斷流出,水質也十分清澈。宋時快步上,吩咐那人繼續推水,請楊大人上來洗手。等他洗過一回,自己也接水洗了洗,桓凌拿了條新手帕給他遞過去,拿著髒的那條在槽裡涮了涮,拭掉指尖的水。
楊大人洗乾淨手,也不起身,就拎著衣襬,氣度徐蘇地蹲在井臺上,朝出水口裡看。
這井水也是一輪一湧,還有木製鉸鏈串著圓形的皮錢從口中穿出,又隨著鏈子穿進另一個口裡,彷彿是靠皮錢將水帶上來的,不是氣壓所為。
他拎著衣襬,氣度十足地蹲在井邊,努力看著那黑黝黝不透光的小口,問道:“這莫非也是大氣壓出的水?”
不是,這出水底下有個內徑和皮錢一樣粗的竹管,這串著皮錢的鏈子像腳踏車鏈條一樣掛在齒輪上,底下穿過竹管,上頭齒輪帶動鏈條轉動,管外的皮錢轉進管內,就把管裡的水一段段託上來了,和古老的翻車式水車原理差不多。
唯一的缺憾就是鐵價太貴了,只有鏈子是鐵的,別的都是竹木石頭製成,容易磨損,用一段時間就得修換。
要是能做成鐵的就好了。
楊大人聽著他抱怨,忽然想起自己前日壓手壓式水泵時一閃而過的疑惑:“這鐵泡在水裡不怕它生鏽麼?”
宋時苦笑道:“哪有不生鏽的,那壓井器內層是打了錫箔貼上去,著火焊結實的。可錫比鐵還要貴上許多倍,要用鐵鏈打這麼個水車,再貼一層錫箔,哪裡的百姓也用不起它。”
生鐵一斤六厘銀子,熟鐵一斤一分五厘,蘇州鋼一斤竟敢要三分六厘五!而能做食器的純淨錫價就跟銅價差不多,一斤要八分銀子,加在一起光打一個手壓抽水機,成本就要幾兩銀子。而這種水車用料更費,若管鏈和尺輪全用鐵製,再加鍍錫——往少裡說也得十幾兩。
一般人家能打得起井的,往往都是小康以上,甚至有點殷實,也還建得起一個抽水機。可這些種地的往往都是租種別人家土地,井也是早年留下來的,不會自家往上投錢;而那些租地的人收了固定的租子,自家不虧本就是了,有幾個肯花錢裝水車方便別人的?
都怪鋼鐵業還沒實現工業化!
若是他們漢中府能建個小高爐,買礦石來加工,一爐熟鐵或鋼少說不得省出幾十上百兩銀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