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步子邁得比褚左史還大,仗著自己在府衙裡以逸待勞,體力充沛,幾乎是拖著這位長史進了後衙內室,從博古架上托出一個三尺見方的木匣。

匣面沒上漆,只打磨得光光滑滑,淺黃色紋理中透著一股榆木天色的清香,盒蓋上覆著玻璃板,盒裡襯大紅錦鍛,內中整整齊齊釘著一株連根帶穗的水稻。

褚秀緊張得聲音微顫,雙手接過匣子,問了聲:“這就是傳說中的十三穗……”

一面問著,一面低頭去數穗數,卻猛地咬住牙關,嚥下了聲音。

怎麼……這麼多穗?

那株稻秧的劍葉被剝掉了一部分,只剩幾片短葉,稻穗卻被細線釘在柔軟的緞面上,一枝枝攤開成扇面狀。每條大穗同樣細攤開來,一條頂上生穗的長莖上竟又生著許多結有穀粒的小穗,竟如鳥羽毛般左右對生,一眼竟數不過來有多少穗。

一個三尺見方的匣子,幾乎鋪陳不開,這真的只有十三穗?

他幾乎要把臉貼到匣子上細數穗數,幸好宋大人貼心,指了指匣子右側偏下,稻身旁一片字跡:“都寫在上頭了,這株是尋西鄉縣要來的香稻、株長二尺七尺餘、共十三穗,每穗有支梗六到九枝,每枝結子粒俱在六粒以上,多至十五粒……”

這一株水稻,就有一千零四十粒之多。

褚秀一雙眼幾乎扎進盒子裡,不忍挪開,一粒粒地數著子粒。宋時知道他的心思,也不催促,又從架上搬下幾個同樣玻璃覆面的實木標本盒——

這些盒子裡的稻穀也各有所長,有的同樣是十三稻、有的子實特長大、有的一穗上結的子粒特密……但都沒有那株全面的優長,所以得不到一株一盒的優待,只能兩三株乃至五株擠一盒。

他把這些盒子都堆在桌上,讓褚長史慢慢研究,吩咐人擺飯招待他和同行親衛。

多做點小塊精緻的點心和粥,一時半會兒估計褚長史是不想吃飯了,弄點能隨手塞嘴裡的吃食,不耽擱他研究糧食標本。

褚秀數稻粒數得如痴如醉,一下午都沒捨得回王府,宋時在一旁翻找出這小半年印出來的不同環境、地區、土壤條件下的水稻種植筆記,裝了兩個匣子一併擱在旁邊。

收拾東西時,他也著眼看了看褚長史,對著他凍得粗糙發紅的面板想象著桓凌現在的模樣。

大約也會有點黑,雙頰吹得發紅,面板有些粗糙,不復像在家裡那麼白嫩。不過男人黑點也不要緊,凌哥兒五官長得好,黑一點還顯得輪廓更清晰,更有國際範兒。

不過話說回來,如今大鄭才是天`朝上國,萬邦來朝,大鄭的時尚就是國際時尚,那曬黑了就……

就還是他看著好就好。

他現在反正踩在大鄭朝考壇頂峰上,沒人超越他之前,萬千以科考論英雄的才子文人、時尚先鋒都還要以他為風向標,他說曬黑了好看就是曬黑了好看。

當然,不那麼黑也好看。等回到漢中,給桓凌弄點牛奶、珍珠、七子百面膜什麼的,慢慢地把他養白了,也是一種樂趣。

褚長史看著水稻標本,宋時看著褚長史吹得發紅的臉,各自想著心事,倒算得上“其樂也融融”。

不過天色略晚些,宋時便叫人端上晚飯,請褚長史早些用了飯便回去休息。將養一下身子,再收拾些周王用得到的東西,早點回京等著。

不管周王什麼時候到,他們做下屬的都得早早等著,不然他們人到了,嘉禾還不到,豈不急煞人了?

褚長史自不是那等不知輕重的人,晚上叫人用棉花、棉布厚厚裹了幾個標本盒子,裝裹得穩穩妥妥,掉到地上都摔不壞。又拿書匣盛了宋時印的實驗筆記,尋個精緻木箱裝起來,又拿周王鈞旨調了三十名親衛護送,與宋時道了別,直上京城。

他來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