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人慾罷不能,人人都似有無數內幕要說,對這段廣告也有無數議論要發。
但議論聲量最大的,還是如何買到宋大人的複合肥,怎麼才能聽到漢中府派來的先生講課。恰在此時,臺上的書生忽然將手中一個長糧袋扔到他車上,從袖中取出紙筆,高聲唸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聞君一席話,恰為小生指點迷津——”
這袋犒軍的糧食你代我送入軍中,我要去漢中學院向宋祭酒請教這可富民強國的農學之道!
他託著紙筆先行下臺,後面幾個人喊著“先生”,“先生”,卻喚不回他,便說著:“咱們先去軍營裡送了錢糧、寒衣,也去聽聽漢中學院的小先生們講農桑吧。”
四人一齊應了,熱熱鬧鬧地下了場,自又有人上臺拆軍旗、佈置桌椅不提。
臺下觀者知道他們演完了,頓時又是一片掌聲雷動,叫好聲中夾著許多道想聽漢中學院先生們講課的期盼聲,傳到周王與諸位大人耳朵裡。
正在群情激盪的時候,一個與那剛剛跑下去的書生一般打扮的讀書人挾著幾張紙慢悠悠晃上臺來。上了臺便往桌前一坐,放下講義,露出一張微顯生嫩卻著實神情沉穩的臉龐,操著帶幾分口音的官話講道:“在下漢中學院研修班學生龐冰,今日來給大家講一講如何從水稻葉面色相判斷其所需水肥。”
諸位新來漢中的親王大臣都不禁望向宋時——這書生不是才在臺上說要去跟宋大人學農經麼,怎麼一眨眼就學會了?
他這是要唱戲,還是真個講農經?
宋時回望眾人,眼中笑意流轉,揮袖指向臺上,介紹道:“這龐舉子的確是漢中學院的學生。凡來隨我讀書的子弟,都要隨我親到田間、工坊內格物致知、實踐所學。兩耳不聞窗外事,閉門讀書,所得才能有幾何?知行合一方是正道。”
剛做完廣告,立刻講學效果比較能吸引住人來聽不是?科技、衛生、文藝三下鄉麼,總不能只搞文藝匯演,不搞科教,都要輪著來的。
作者有話要說: 【薛論道仙呂·桂枝香 宿將自悲】
“堂堂中國,誰是豪傑?”這是其中原句,其他句子是改過的,關了電腦不好上全篇,明天再上
原作
匈奴未滅,壯懷激烈。空勞宵旰憂賢,哪見虜庭流血?任胡塵亂飛,侮辱郊社。堂堂中國,誰是豪傑?蕭蕭白髮長扼腕,滾滾青衫弄巧舌。
第191章
“農者,生財者也。”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 食之者寡……則財恆足矣。
《大學》這段便是明明白白講出了生財之道當以農為本。農為民生本業, 唯有用心經營田土、修建水利, 從田土中多產糧人,方能使國家穩定、人民豐衣足食。若然土地荒蕪, 百姓不肯用心耕種,一塊田地間只產七八斗麥、一二石米……
縱能憑末業為朝廷聚得再多錢財,百姓食不裹腹, 天下如何不亂?
臺上的龐舉子還有點做八股的習慣, 先拔高立意, 講了“農業為本”的要義,然後才翻開講義, 如讀書般講著水稻常見病狀反應的問題:剛栽下去時葉尖變赤是缺草木灰精肥;株身矮小、呈黃綠色是缺農家肥;葉片細弱暗綠, 甚或帶赤點的, 便是缺了宋大人親自尋出的磷肥。
若剛栽下秧苗時根插不深、田中水多, 泡傷了根鬚,就容易出這種問題。但若根莖無傷而見稻禾生長緩慢, 有他講過的情形, 便是缺了肥料, 可以到漢中經濟園去買。
漢中府城東西七十五里、南北二百一十七里地界, 他們都跟著宋大人走了個遍。凡本地不同地型地勢、水旱田土, 都圈了專門的試驗田,憑府衙財力試驗肥料配方,這才驗證出最恰當的用肥配比與數量, 用後定可保證豐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