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他恍神之際,周王已大步踏到階前,撩袍跪下,朗聲道:“兒臣參見,願父皇萬歲萬萬歲。前在漢中府時兒臣曾上書父皇,俗巡查九邊強徵民壯為兵丁之事,如今幸不辱命,已查問明白,特來向父皇繳旨。”

他不只人有變化,做事風格也比從前在京時決斷了許多,命身後隨行的內侍呈上他們九邊一行留下的記錄。這一路所見各地將士風貌,清查出的兵備軍糧不足之處,違令徵發民夫的將官他都記在心中,此時翻著舊稿侃侃而談,竟不見遲疑、失口,好似書中所記都已爛熟於胸似的。

上回站在朝堂上這樣指點九邊軍情的,可不就是聖上發給他作嚮導,隨他一道發至漢中的桓凌?

這人可真沒白給他,昔日一個溫雅文弱的周王,如今也有了幾分凌厲果決的氣象。有幾個新派到邊關的將領叫他查出錯處,他也不念是不是他弟弟的親戚,直接在朝上說出了對方的姓名身份。

齊王如同被人迎面打了幾掌,臉色通紅,身上也覺著刺刺的,彷彿滿朝文武都悄悄看著他,說他這個齊王門下皆是貪鄙之徒,不及乃兄似的。

齊王連忙跪向御前,嚥下滿腔委屈,主動請命:“既然皇兄查出這些人有不法之舉,自該從重懲處,兒臣願奉旨出關,將那些私徵民夫,行事不端之人捉回京來受罰!”

新泰帝皺了皺眉,周王輕嘆一聲,替弟弟遮護了一句:“二弟雖是一片公忠體國之心,但顧念九邊換將不久,宜靜不宜動。兒臣敢請父皇暫給這幾人改過自新之機,由各地巡撫、總兵官監察即可。”

新泰帝在御座上輕輕點頭,應了聲:“朕既然叫你鎮撫九邊,你便盡你鎮撫之責,有挑動邊軍百姓不安者一例交你處置。若有擁兵自重、抗命不遵者,你可先行拿下,待事情平定後再解入京問罪。”

齊王也跟著兄長平身,重站回自己的位置,默默不語。

他仍覺憤懣委屈,他外祖父更是滿心的驚濤駭浪:此言之意,豈不是要將九邊、駐邊將士都交於周王約束了?

原先以為聖上將他發往漢中,只是因前朝並無皇子在皇上在位時就藩,給他尋個好聽的說法而已;如今看來,皇長子當真有復寵之望,聖上竟要藉此一趟走遍九關的經歷給他一個“鎮撫”的實權了!

他不過是個不通軍務的文弱小兒,再加個會算帳的妻兄,兩人在邊關走過一遭,記些不算罪名的罪名,竟就能算是什麼大功勞,可掌邊軍了麼

不成,一個親王豈能操持軍務!

雖說周王尚無調兵之權,可他有予奪之權在手,眾將官心中哪有不暗暗畏懼的,將來潛移默化,不知多少人可能朝他搖擺了!

魏國公朝下看了一眼,給自己平日收買的御史打眼色,想讓他們勸諫聖上。甚至不必他暗示,已有許多絕不想他再回中樞的人想到了箇中危害:周王若坐擁九邊重鎮、萬千精兵,這皇位誰還坐得安穩?哪怕他此時天性純孝,不至於擁兵自重,有不臣之心,來日新皇即位,他一個做長兄的掌握著宣府、大同、薊鎮等處兵馬,居庸關駐軍更離京師不過百里之遙——

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剛才一聲聲勸陛下讓周王上朝議政的,立刻改了風向勸聖上不可過於寵愛周王,應當依禮制行事……

不可令軍權握在藩王手中。

新泰帝將殿下諸人神色收入眼底,又看了看階前、身側站著的兩個兒子,淡淡道:“眾卿之言差矣,朕何曾令周王就藩了?”

周王只是行鎮撫之職,到九邊軍中歷練,並非藩王就藩。既是在軍中歷練,自然有管束將領之權,不然難道以親王之尊還不能處置下頭違命的將官?

“此事早有旨意,當時內閣既未行封駁之權,如今便也無須再議。“新泰帝斥退言官,又吩咐長子:“你如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