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考察,宋時自然要盡力展現出本縣文教的大好風氣,當場便叫人買了兩份報紙給領導們審閱。
報紙頭版自是不變的、帶大圖的漢中府官員活動紀要, 之後又有政策解讀、文教專欄、農學天地、工業快訊、商貿資訊……而後是一連三版的名士佳文——其中《漢中風情》一欄, 印的正是那些人圍在報亭外讀的文章, 寫的是漢中天台山的美景。
金提學泛泛看了一遍那文章,倒回來仔細看了看文教專欄:那一版裡蒙學、詩詞、四書、經學並舉, 皆引用經義、古文解釋, 詳實清晰, 深入淺出, 像是經年老儒所作。
卻不知是本地書生、舉子還是學官所作。
不過他如今是吊考學生來的,不合提前見本地書生, 便合上報紙, 期許地說了句:“本官早知道宋知府擅文教之功, 只等著看今年歲試的文章了。”
同行來的楊巡撫倒更關注民生大計, 低頭翻著前兩版農業版內容, 對著其上各種農業知識默默點頭。其中農時一節正應上當前季候,卻又與舊時農諺不全相同,而是計日均溫度、每日光照時長, 另有一套安排農桑的說法。
底下還配著南鄭縣與全府前七日溫度、風雨氣候之徵。其中南鄭縣報得最詳細,府治與四郊的氣象分別列出,還印上了當日清晨的氣溫。
這些氣象知識與舊學相差甚遠。楊大人雖然看過他們的書信,知道如何用水銀溫度計測氣溫,卻不太懂溫度變化跟農事的關係,一面看著一面問他們。
從前農事都是依曆法而行,他們這難道是要改曆法了?
宋時便拿他自己的經歷作例子解釋道:“並非要改曆法,只是中國之大,雖節候相同,南北地氣差異卻極大。僅這陝西一地,漢中府再過不久便可開始拌種、育秧了,大人在榆林時只怕還是雪滿雕弓吧?”
是這麼個說法……
楊巡撫笑道:“白樂天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之句,莫非就是這個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