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求些眼前見效的商賈事,哪裡有心思從頭好生規劃一地建設?”
他正是為了給天下官員做榜樣,為了讓宋時做起真正能利國利民的事業,故此按著自己的學生不許升遷。
他真情流露地嘆了幾聲,微微躬背垂頭,目光落在空中,將一個為了國家大治不惜犧牲學生升遷前程的老師的心態展露得淋漓盡致。
唉,學生為了情郎不肯回京,這話可怎麼說得出口?少不得他這個做老師的幫著掩飾一二了。
果不出他所料,兩位皇子不肯全信他的說法,質疑道:“宋大人在漢中做的事業,朝廷已遣了諸部院大臣學習,又在京建起經濟園,他還有什麼事須在漢中多耽兩任才能完成?”
張閣老只嘆了一聲,暫未答話,他身後班中忽然走出了兵部王尚書,上前來躬身行禮,迎著兩位皇子的注目,從袖中掏出了一封文書:“啟奏陛下,此乃軍中之事,臣願答。臣聞漢中知府宋時試製精煉石油時煉出了能於陣前禦敵的佳物,此物是京中派遣諸官回程後才製得的,無人可接管,故此臣請萬歲許他在任上多留幾年。”
天子眯了眯眼,臉上染上了幾分亢奮的紅光,問道:“是何嘉物,卿可獻上。”
王尚書雙手遞上奏章,朗聲道:“請陛下先看這榆林鎮奏上的捷報!”
第227章
西北戰報,榆林大捷。
王尚書揀著最要緊的、聖上最想知道的, 簡短地報了一遍勝況:
二月初虜襲孤山堡至黃甫川一帶邊牆, 陝西巡撫楊榮與鎮守總兵官曹國公許易、副總兵藍田伯湯欒等領軍斬首四百餘級, 擒虜寇三百餘人,得塞外良馬、精鐵兵甲數百件……還有一架昔年大邊被虜寇踏破時被奪過的鎮關大炮。
滿朝上下都為這訊息精神一振。
邊關所備城炮都是太祖立國時鑄的精銅炮, 鑄炮的銀子還可不論,更重要的是這些象徵著大鄭國威。當初因邊備不修,被虜寇破城搶走, 反成了攻城利器, 實為大鄭官軍之恥, 而今竟又搶了一座回來,怎不令眾臣驚喜!
新泰帝滿面笑容地讚道:“楊榮節制邊關有功!許、湯二人亦有領兵之功, 著令吏部、兵部擬封賞, 將城炮就地安置在孤山堡。”
這一功比普通大勝不同, 至少要加階加祿, 再計人頭、俘虜之獲,許還要加官晉爵。滿殿武將豔羨不已, 齊王更是想到了周王節制九邊, 將從這場大勝中取得多少好處, 不由得心口發酸。
原本是他想去邊關, 卻被大哥搶走, 那經濟園又叫三弟佔了先,收買了賢名,而今他卻落得這麼個不上不下的位置……
他只顧著惋惜舊事, 竟沒留意下方王兵尚又說了些什麼。直到父皇身邊的太監揚聲問話,才將他的精神勾了回來:“楊、許、湯等人當日如何制勝?此勝與宋時有何等干係,楊巡撫為何要留他在陝西?”
是啊,孤山堡大勝,是楊左侍擅指揮戰陣,軍中將士用命之故,與宋時一個種嘉禾、造農具的又有什麼關係?
不只齊王,魏王也緊緊盯著王尚書,只盼自己這工業園又能添一項得聖心之物。
王尚書連忙答道:“楊侍郎報捷書中稱,這一戰達虜偷運太祖鎮邊神炮進犯邊牆,正為用炮開啟邊牆,偷入關內擄掠。幸得被巡邊將士窺見,楊侍郎等人便用宋知府與桓御史精煉火油所得的汽油燒之,將炮車燒壞,炮身燒軟,其馬匹、虜寇被燒傷者亦難計數。”
邊關氣候極乾旱,虜寇身邊帶的水也不多,且石脂水沾上身體不能除去,燒起來遇水不滅,其中煉出的汽油亦有一樣的效果。
這汽油只能用鐵器或玻璃瓶盛裝,宋知府還試製出了一種可點火投擲的汽油瓶,楊大人特命人為它造了小投石器般的投瓶器,將那些油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