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就是他這種未進仕之前就辦講學會,以勸學為本業的名士才能做得出這樣的功業來。

四部依著須知條例核定了宋時在任時的成績,皆以為他的文件送到吏部,定能評個上上等,加官進階,重回中樞。然而等著等著,他們這一批考滿的地方官都已出了結果,升遷進京的名單都擬出來了,宋時這邊卻靜悄悄的全不見轉遷結果。

正在禮部擔當重任的齊王殿下向來關心宋時,最見不得這等賢能明珠蒙塵,私下與表兄魏國公世子議道:“莫非父皇是不想讓我皇兄的人回京了?吏部天官可是宋三元的座師,不可能他壓著自家弟子不許還京啊……”

宋時這麼個人才,若是受他兄長牽連而淪落邊關,也是有些可惜了。不過他這樣的成績竟還耽在漢中,不也就證明他大哥並不似世人想的那樣有復寵之望麼?

他這些年時常叫人到漢中偷看偷學宋時興工業的手段,也知道他大哥的近況。

他這位皇兄在下頭一向安分守己,日常只管過問軍中糧草軍械之缺,有時居中排程些糧草、磚石、石灰之類,也不見他再三上書懇求回朝。如此看來皇長孫能養在宮中,無非因為尋常皇子無故不出京,他那兩位皇兄皇嫂雖去漢中,卻不能有就藩之名,故須留個皇孫在京城王府裡。這麼一個小孩子又不能叫妾室孤身養大,故而父皇才會動念將他收養在宮中。

在宮中也是在賢妃膝下,不是正宮皇后膝下。

想到那位進宮年餘,才站穩腳跟便要憑著皇后冊寶弄權,欲將管理六宮之權從他母妃手中奪去的小皇后,齊王的臉微微沉下,沉吟道:“宋三元既不能回京,那也只能說他眼下合該有這段磋磨吧。罷了,如今京裡我那好弟弟也做起工業,歷練出了人才,只怕宋三元與我那兄長再難有回京的由頭了。”

如今他三弟靠著效法宋時興起了工業園,賺了些銀子,養了些衣食無著的貧民,在京中的聲譽日隆,在朝臣間也能被稱一聲“賢王”……

可憐他長兄的位置叫這處處擬學長兄的弟弟佔了去,連京城都不能回,怎不叫他看著心痛。

他搖了搖頭,嘆道:“我身在禮部,總不能見賢臣遺於野,咱們也上一道本章,替宋大人敘功。”

若是父皇許召回宋時,便是他舉薦之功;若是不召,他也有識才之名,又能得宋時的感激、坐收天下士子之心,何樂而不為?

他有這般心思,三皇子一般地有這種心思,大朝上竟搶在他之前一步上本,端起賢王面孔,公允正直地列出宋時的功績:“依考課之法,外官之任,繁而稱職者、在任無過升二等錄用。漢中知府宋時在任上興工業、勸農桑、辦學校、理刑名……雖漢中府人口不及江南、湖廣大府,但其任內所興之事可堪稱‘繁’。”

他在任所為既多,更不曾聽說有錯漏處,算來倒該升兩等,入朝為官。

魏王奏罷,抬眼看向天子,臉上一派光風霽用之色。齊王看著他想得輔佐之臣又要假意撇清的神色便忍不住齒冷,出班請命:“兒臣亦以為魏王所言極是。兒臣願擔保宋時還朝後能為朝廷柱石,在邊關實在有些委屈他了。”

卻不知吏部為何壓下他的檔案不放?

兩位皇子的目光交匯到吏尚張閣老身上,連天子也順著他們的目光看了一眼,卻不曾問出話來。

張閣老神色如常,淡然越班而出,向聖上、向滿朝被兩位皇子挑起好奇心的人解釋道:“宋時才在任上一年,考績雖好,卻也不一定要立刻升等。

“臣昔日曾翻舊制,發現國朝初官員多是九年任滿才許升遷,地方上九年不換牧守,政事連貫,才做得出修橋、鋪路、辦學的大事。而近年來多是三年一任,任滿即走,短短三年見得著什麼?許多官員為怕任內有事務結不清,影響考績,寧可什麼也不做,或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