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留著,若人吃了,身上帶了病氣,再回廠中就會引發病情傳播。所以要辦飼養場,最大一件事就是抓好預防,定要尋吃苦耐勞又不貪小便宜的人。
只怕有貪小便宜的,將那病雞不肯燒埋了,拿去賣與人家下蛋或是賣與人吃,才是致病之源。
宋大人一面聽一面點頭,手指劃過竹篾編的雞籠,興致勃勃地問:“大人可也要捉幾隻回去,嚐嚐味道,比較一番?”
盧大人吃了一早上雞,如今倒不怎麼想吃了。比起看出病症的雞該不該吃,怎麼好吃,他倒更重視桓凌講的提前發現處理病雞之理:
他說的雖是養雞,但用人也是一般道理,凡當職之人,若查出有貪弊之類小毛病,便提前抓出,或懲治或罷用。若留他在位上做久了,只怕一地風氣都要受此人浸染。
不過反過來說,也是一樣。
盧御史笑道:“今日既見了這滿屋的雞,本官倒信你是真的知道牝雞司晨的本質了。咱們也不必再糾纏於此事,本官今既已拜會過王爺,說了軍需要事,也該向王爺請辭了……”
眼下的漢中極好,他現在卻已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漢中省周圍,陝西其餘地方可還有沒有向他學經濟之道,能富民安邦的官員。
不必有什麼創新的本事,只消能蕭規曹隨,將他印的農書、工書學好,便是朝廷得用的人才,他也可以放心將九邊供應之事交與諸官了。
第246章
盧御史從漢中轉了一圈出來,倒比剛出京, 滿心只想著天佑大鄭、時有聖哲的時候更富激情。乘船沿漢水一路東下, 到西安府內, 召見了府衙一干官員。
這一任西安知府杜大人也是過年時新上任的,來此不過數月, 尚未來得及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不過他也沒打算推什麼新政——從前他也在湖廣富庶之地任同知,可就是魚米之鄉,也比不得西安給他的舒適和安逸。
這裡的百姓不必他勸農桑, 便知道買農藥、買肥料、依著隔壁漢陽府的農時歷精耕細作。還有商家租麥打穀機的, 到收成時幾戶人家合租個打穀機、打麥機、鼓風機, 有錢的自家買一臺用,一兩天便把穀粒脫得乾乾淨淨, 趕在雨前攤曬得幹生, 不怕生蟲發黴。
雖然不易種出宋知府那樣的十三穗嘉禾, 可那些伺候的好的地裡, 也產得出三石多的水稻,一兩石的麥子。
到收糧稅的日子, 都不用他發票催逼, 糧官下鄉一趟就能繳個九成以上, 繳不上的也有同鄉大戶包辦。他到任後竟沒為催糧稅發過幾張拘票, 坐著便把當官的第一要政完成了。
且地方富戶辦工業的辦工業、經商的經商, 光地皮、廠房租稅便是一大筆收入,再加上三十取一的工商稅,他們府裡截留的銀子竟不比南方諸省少什麼!
唯一可惜的就是本地女子出門做事的越多, 喪夫後不改嫁,自立女戶的人眼見著多了些。
女戶賦役少,他們府上難免損失些雜項賦役;好在這些女戶多半繼承了夫家家產的,做買賣、興工業,也一樣要繳工商稅;那些沒產業的多半便出門與人織布、做工,不必拋下兒女嫁人,地方上也少負擔些孤兒老弱。
再有些煩惱也是幸福之下的煩惱,比起當年發拘票下鄉催稅,算著哪一日催滿,應付得過上司的感覺強得多了。
杜知府滿面堆笑,容光煥發地給巡撫大人介紹著自己這半年來的政績。
盧巡撫問到供應軍糧之事,他也滿口答應:“漢中府供得,西安府自然也供得!大人放心,長安亦是歷代帝鄉,西北最繁華富裕的所在,有什麼供不起的?”
哪怕邊關那位王爺不好伺候,他們旁邊的漢中不也有位王爺麼?
周王他攀不上,風憲更不敢近,卻還有個知府宋太尊與王爺是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