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2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或提筆寫文, 滿心熱血奔湧, 將秋日寒氣都擋在了身軀外。
當然,更主要驅寒的還是因為士兵們把馬車拉過來圍成了屏風, 又給他們身邊擱幾個熱火熊熊的烤爐。
爐裡烤著本地著名特產, 黃河大鯉魚。
秋深水寒, 魚肉更肥厚緊實。打上魚就著河水收拾乾淨, 對半剖開, 略加酒和作料醃漬,便是一道難得的美食。孫員外與通事們吟著邊塞詩,作著西征賦, 唯宋時這個三元及第、天下學子的榜樣不陪他們抒發胸中意氣,只拿鐵網夾夾著魚在炭爐上翻烤。
他自從辦了學校,做了講學名士,越發愛惜羽毛,詩詞、文章不經過三審四修絕不公開發表。雖然不能與同僚共抒出塞情有些遺憾,但也不只是在詩文裡寫出來的,能叫他師兄知道也就夠了。
只要有心,遊標卡尺也能是鴛鴦尺,這裡的黃河鯉魚其實也可以是比目魚。
他撕下一塊烤得微微發黃的魚腹,扯掉大刺,招呼桓凌一聲:“師兄快來吃。”
當著眾人的面,也不好說是特地給他烤的,也不好說出自己拿這魚傳情,不過魚肉是切切實實的好吃,親自給他弄一頓不差的飯食,也足以傳言行外之意了。
桓凌也就在離他不遠的地方,擺出一副情思深長的樣子看黃河,實則也沒做什麼詩,聽他輕輕一叫便轉到爐火邊,揹著人接過魚肉咬了一口。
這黃河鯉魚本就是魚中珍品,烤時又抹了許多西域傳來的燒烤料,皮都烤得焦黃微卷,撕開的魚肉雪白厚實,調料的香濃中又不失微帶甜意的魚鮮,實在好吃。
他倒沒品出多少“故如比目魚,今如隔參辰”的別恨,反是吃出了“洗手作羹湯”的心意,就是再有點出塞的愁思也叫這點甜香衝散了,也撕下一塊魚肉,抖得涼些,喂到宋時嘴裡。
黃土高原雖然寒風烈烈,塞外雖然危機重重,這一刻他卻全無憂慮,只享受著烤魚肉和烤魚的人給他的溫暖滿足。
他們倆撕著吃了半條魚,旁邊作詩文的天使們也被這香氣勾得厚著臉皮上來討要。這種燒烤必定是要自己烤著吃才有意趣,桓凌自己享受了這份野趣,也愛護下屬,不忍心讓他們失去自烤自吃之樂,指著爐子和旁邊醃在盆裡的魚,叫他們自己去弄。
魚盆那裡其實有廚子守著,能替他們夾好魚擱到烤架上,吃的人只需守著火刷刷油、料,自有人幫他們看著火候。
不過宋時技術熟練,不用人幫,從挑魚到吃魚一手就能包辦。別人圍著廚子,他們倆獨佔一個烤爐;別人剛學會翻面刷汁的技術,他們就已經撕完了一條魚,下一條也在火上發出噼啪輕響,逸出焦香;別人終於吃上了烤魚,他們早已經放下魚肉,就吃本地特產的海紅果消食。
吃著烤魚、嘗著鮮果,離別家國之苦一入草原便不回的些許畏懼也都淡去。
眾人的詩詞中悲辛盡散,唯餘豪邁,現場唯一一位不用過河出差的宋參議將這些詩詞收在手中,向他們保證:“回去先發在報刊上,再集結成冊,做一本《報國集》。”
好好好!先做一本《報國集》,等他們從涼城回來,再結詩稿,還要請宋三元出《報國集續編》《報國集再編》!
宋時向他們拱手為禮,肅然答道:“宋某必定盡己所能,讓諸位同僚與這些將士義勇報國的名聲在山陝兩地流傳,不遜於當年的折家軍!”
折家軍就是府谷縣人,世代皆是忠勇良將,折賽花更是京劇中極著名的佘老太君,在本朝的名聲也不遜岳飛多少。眾人聽著折家的姓氏跟自己連在一起都覺得面上光彩,連一旁還沒吃完魚肉的漢中衛將士們也不禁撂下手裡的吃食,盼著能早見著寫著自己的報紙。
若得落個英雄的名字,便是以身報國也不虧了!
眾人就著這慷慨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