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流之道。”

曾先生含笑點頭:“那我就等著子期的新文章了。早前京裡有人傳說你是做實學的,我還沒怎麼認真,以為你們這些少年學生都只用功讀書,哪裡沉得下心做實學;但看你這般肯放下書本親身格物的精神,倒是信了不少。”

清談誤國,越是在中樞為官的人越該懂些實學。

曾老師細細回味著他方才講的地理知識,指尖在桌上輕敲,嘆道:“這氣流變化之道若研究透徹了,是否能用在農事上?”

應該能應用在農、林業和水利上。

這樣的山脈周圍百姓應該已憑經驗瞭解並適應這種氣候特點了,不過他若寫出書來,多些學子和待選官員看到這類知識也是有好處的。畢竟他們都有可能發到各地做父母官,多懂點兒地理、氣象學知識,到任後還能對本地區易發自然災害多些預防措施……

這麼想著,宋時倒當真想要好好寫一篇文章了。

他定下心思,也順便小小拍了老師一記馬屁:“朱子論輕重時曰‘行為重’,先生今日聞知一事便欲因其施惠於百姓,既是深得朱子之道,這般胸懷百姓的氣度,更有宰輔之風。”

曾老師聽得心曠神怡,卻還要繃起臉說了聲“聒噪”,把支銀子的紙條扔給他,讓他回去好生給周王做字帖去。

宋時去帳上支了銀子,便讓管事吏員領做筆的匠人來。

他之前給庶吉士班訂做鐵筆時親自見了翰林院官用的鐵匠、木匠,講過制筆要點,這回就把那木匠和一個皮匠同時叫來,讓他們在現有的鐵筆上改造一下:就是在離著筆尖不遠,手指挨著筆的地方削下一圈木頭,外頭課粘一層皮套,皮套上再挖出淺淺的幾個指印。

他拿著做好的筆邊說邊比劃,那木匠當場拿彈鬥來劃定了長度,那皮匠卻記不大準指痕形狀、位置,宋時便等著墨幹了,三個指頭塗上硃砂,按著正確的姿勢握筆,把手印留了上去。

做好之後,握筆的皮套能比筆管粗不到1mm就行。

如今這時代沒有遊標卡尺,不能直接卡著筆管兒量圍度,只能先在紙上勾出外廓,用木尺量定寬度,靠匠人們的眼睛估量了。

宋時記得西漢時中國就有遊標卡尺,後來不知怎麼沒了,不過現在在若有個遊標卡尺定然會十分方便。他以前搞的玻璃、鐵筆、油印機都沒細緻到這個地步,又都是交給眼比尺還準的高階技術工做的,沒想到要搞計量,回頭還真應該搞出來備用……

他好像還記得點兒遊標卡尺的輪廓,不過回憶不太細緻了,這種工業的東西又容不得馬虎,實在不行再到晉江買個一兩頁的文獻吧。

反正前些日子他在藏書樓幹活,除了搬書、曬書、貼標籤之外,還參觀了一下修書匠修補古書的技術工作,回頭還能再寫一份明代以前古籍修補技術的科普短文投稿,說不定就能過稿呢。

有了遊標卡尺,也方便測玻璃片直徑、厚度,做個望遠鏡、瞄準鏡什麼的。他師兄如今可是到派九邊巡視了,萬一將來能摸上槍呢?甚至還能捎回來一條兩條的呢?

哪怕拿不回來,他往邊關寄幾套,也算是為保家衛國做點兒貢獻了!

人越是一堆工作壓到頭上時,閒七雜八心思就越攔不住地冒出來。若不是那木匠和皮匠在旁叫了他幾聲,他腦中的劇集都能演到他師兄託著槍伏在深深草叢中狙擊韃靼大汗了。

他回過神來,對兩位匠人說:“鐵筆大體就做成這樣,做好一人先拿過來給我看,若合適我還要再訂幾十套。”又單對那木匠說:“還要訂個一張稿紙大小,上面雕滿米字格的木板。”

拿這板子往塗好臘的板子上一壓,臘板上就印出一片小學生用的米字格作業紙一樣的邊框了。

回頭再叫紙匠印幾刀這樣帶格的作業紙,染成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