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留在京中,二孫兒桓清和那不省事的桓文一併帶回老家, 以免他又在京中鬧出什麼亂子——
兒女都是債, 孫兒孫女也是債。
他半生雄心壯志化作流水, 心氣頹然,也沒什麼精神與同僚、故友周旋, 上本後便回家指揮上下收拾行李。桓參議與桓凌這兩個做子孫的也照樣上了請辭的奏章, 但因有桓閣老在前頭撐著, 天子亦會給些面子, 不必寫明辭官的緣故,只上這道本章, 等聖上發落就是。
李氏夫人看著院裡院外忙忙碌碌收拾東西的下人, 欲哭無淚, 低聲與丈夫商量:“咱們就不能不辭官麼?現在外頭都傳遍了元娘她訂婚的宋大人跟凌哥兒相好的事, 皇上也知道, 那咱們老太爺怎麼就不能拿這話辯解一番……反正、反正那宋大人也會幫咱們……”
桓參議怒道:“糊塗!這是元娘怎麼入宮的事麼?這是針對周王而來的!咱們家出了這麼大的紕漏,給人抓住把柄陷害殿下,弄不好就是潑天的大禍, 你們女人家還只想著什麼情情愛愛!你快些收拾東西,帶著清兒、文兒回鄉,爹與我、凌兒能不能走,還要看聖上發落呢。”
他也愁得連連嘆息,發作了老妻,又跑到父親書房外轉圈,卻不敢進去。
桓閣老並不召他,也不去見親友故舊,更不理馬尚書子弟在門外遞上的拜帖,只將自己關在書房裡反思舊事。
若當初不曾指望入閣,好好兒地把孫女嫁給宋時,又豈會有今日之禍。那時節他孫兒爭氣,孫女婿又是個三元及第的當世賢才,他哪怕不能入閣,只當著禮部侍郎,也有一身人脈可以將這兩個孩子扶持起來……
那時節周王安安穩穩登基,他們家雖不做不得皇親國戚,也有前途無量的佳子弟在朝,如何會落到今日這悽惶待罪的下場。
他越想越揪心,又恨自己一時貪念走錯路;又盼著能順順當當辭官,將這樁彌天大禍壓下去;深心中卻還是盼著聖上能挽留,再在朝中多任幾年閣老。
他這麼糾結著,險些給自己糾結出病來,幸好當今天子體貼下情,他替一家人遞上奏章不久,宮中就有批覆下來——
直髮中旨,許他辭官歸鄉。給支路費三百兩銀,綠呢大轎、轎伕六名,仍授金紫光祿大夫散職,辭官後俸祿封賞一如在朝時。
聖旨中也允許他長子桓敬歸鄉侍奉老父,同樣賞給轎伕、金銀,但並不剝除官職,而是許他在鄉里冠帶閒住。至於桓凌,卻不許辭官,仍須在都察院任職,協辦邊將馬誠等人之案。
===================
訊息傳到外朝,宋時的副座師、侍講學士曾啟便把這訊息告訴了他——畢竟如今人人都知道他跟桓凌兩情相悅,桓閣老最後都妥協了,哪有情郎家出事不告訴他的?
先是皇子被髮往宮外,後來是一個閣老、一個皇子妃的外家要辭官致仕,聖上竟直接發中旨同意了。宋時聽到這訊息簡直覺得魔幻,問曾學士這個素日負責擬旨的中樞要員也得不出答案,就想請假回去問問。
曾學士雖肯體諒他的心情,卻也不肯答應,只勸他:“如今周王被貶,桓家又是皇子妃外家,雖然宮中與內閣沒傳出什麼訊息,但必定是涉及天家的大事。桓老先生是自家辭官的,聖上亦加優恤,又留了桓御史在朝,你這樣匆匆前去,倒似他家無辜獲罪似的,有傷天子聖德。”
宋時無話可說,硬熬到晚上散值時候,班也不加了,叫個人給家裡送信,匆匆打馬直奔桓家。
原本一個管束得嚴嚴謹謹的閣老府,如今卻人心倉皇,門口看管的家人也心浮氣躁,說是進去替他通傳,半天也不見人影。
他索性也不等人回來,直闖進府內,熟門熟路地走進了桓凌住的,也是他曾經住了許久的院子。院內燈火寥落,人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