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家兄長得罪了婆婆的孃家,這日子豈有好過的?一般也是閣老孫女,卻為兄長一封彈章受這等搓磨,也是可憐。
……
周王回到宮裡時,聽說王妃去見了母親,回來又將自己關在寢宮不出來,自也怕她受了委屈,連忙闖進宮裡問她如何。
桓元娘得了這麼個好婆婆,倒覺著周王都比平常順眼得多,難得向他露出個笑容,柔聲道:“殿下不必擔心,賢母妃對我極好,是為我兄長做事有差,連累外祖獲罪,娘娘怕我心中不安,特召我進去安慰的。”
周王這才放心地舒了口氣,擁著她說:“母妃是最賢明的人,自然不會怪責於你。不過此事說來卻也不是舅兄的過錯,他只是查那些無才無德的庸將,誰知兵部中竟有許多尸位素餐、只知為自家撈好處而不顧軍士百姓生死之人,犯下累累罪責,拖累了祖父。”
他倒有些訝怪她會覺著兄長不該彈劾這亂相,但轉眼又替她想出了理由——她孤身在宮裡,又無親朋庇護,唯能依附自己,此時怕自己為了外祖家事遷怒她,不得不先自誣服爾。
周王壓下心中那一絲異樣,憐惜地拍了拍元孃的背,說道:“咱們不提外面的事,你又寫詩文了?可否與我看看?”
他抬眼看向桌上還未寫完的那張紙,卻發現紙上不是詩文,而是一封信,信當中還有個“空一格”的“周王”。
桓元娘大大方方地將信拿給他,含笑應道:“賢妃娘娘待我猶如親生,我自然也要還報。我已修書給祖父,請他務必再上奏章替外祖父洗脫罪名。”
周王卻不能以王妃之舉為榮。他看著紙上不見多少親情,字裡行間只顧批評她兄長不念兩家親眷之情,不該彈劾親家的簡訊,有些僵硬地說:“此事不合適你說。太祖當年有訓,後宮婦人不能幹政,你與老先生寫些親情便罷了,何必寫這些東西?”
第109章
桓元娘這封信終究還是沒送到她祖父手上。
周王一句“後宮婦人不得干政”提醒了她:她如今已是周王的王妃,只須孝順聖上、賢妃, 管好宮裡的事, 令周王可放心在前朝辦差。若動輒牽扯到桓家勢力, 賢母妃和周王殿下也要覺著她炫耀家世,沒有做皇家媳婦的自覺。
馬尚書若有事, 周王一定會親自營救,她所以做的只是盡新婦之職,善事翁姑, 以便在聖上面前為周王殿下多添幾分份量。
但這天下佳物都要先敬天子, 她們重華宮中之物也都是上賜, 若獻上去也沒甚趣味。幸好她當年在閨中時也做得一手好針線,當今聖上又有了春秋, 不如繡一部佛經獻上。
恰好大伯母李氏受公公之命到宮中來見她, 她便請伯母尋一尋前朝名家抄寫的經書, 拿來給她作繡樣。
李氏夫人見她未受搓磨, 賢妃與周王反而比從前對她更好了,不禁唸了聲彌陀:“正是有佛祖保佑姐兒, 姐兒才得了這樣的造化, 趕上恁好的婆母與夫婿。明日我便叫你伯父和哥哥們一齊到市面上尋經卷, 你一針針地繡了, 自家也沾些佛性, 也有佛爺庇護。”
她知道元娘在宮裡過得好便安心了,辭別侄女兒出來,恰遇著周王回來, 連忙避道行禮。
周王對王妃親長都頗為客氣,揚手叫她起來,敘了寒溫,問她與元娘說話說得可盡興了沒,又請她無事多進宮陪陪王妃。
李夫人謝了恩,也將王妃說要為聖壽節準備針線一事告訴與了周王。周王便道:“此事合該我這做夫婿的來尋,怎好麻煩伯父伯母?伯母安心回去歇著,我自然尋得一份當世僅有的佳作給元娘。”
李氏連聲感激他對元娘用心,安心地離開皇宮,回去跟丈夫、兒子說了此事,又道:“雖然周王殿下要替王妃娘娘尋書,可我想此事既是娘娘親口吩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