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彷彿這個時間段還沒有特別嚴重的大災?
小冰河高峰是在明末清初,前期這幾朝雖然也不是很溫暖,但總不至於連年水旱,一下子就鬧出李自成那樣的大亂。
他壓低聲音,湊到桓凌身邊,給他講了一下氣候走向。
桓凌聽著也鬆了口氣:“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既然你確定本朝就是你來處有過的前朝,那麼天地之象應當是不會變的,只是眾生易變罷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既是草編出來的獻祭之物,編制的人用力氣大些小心,做成的東西自有細微的不同。
宋時笑著跟他保證:“原本我也以為平行空間會有大變,不過第二次講學大會時,咱們遇上的蘇州才子祝、徐二人就是我前世的名人呢。還有如今巡撫三邊的兵部右侍郎楊大人,在另一個世界都已經做到閣老了……”
還是明朝最著名的一屆,號稱三楊內閣;也是他們推動了明朝歷史上最清平的“仁宣之治”。
桓凌滿心驚喜地說:“我早知道楊侍郎精通兵法,年輕時馬尚書修補河套一帶長城,他也曾掃蕩過套內遊蕩的虜寇。若他在那世界能做到首輔,便是說他器量識度已不止在兵部,而有安定天下之能,此事正該請他過來商量!”
周王年少,他們兩人不僅年少還位卑,實在該尋這位老前輩來輔佐周王殿下!
宋時也重重點頭:“事不宜遲,回去便向殿下秉報此事,就請殿下派人去迎楊大人來。”
幸好楊大人巡撫陝西,幸好……
也許不是幸好,而是今上為了顧全周王,特地安排了這位能臣來此呢?
真是親爹啊!
宋時跟桓凌感慨了幾句,熬到天亮後便即派蔡班頭與兩個快手出去尋左鄰右舍、本地裡長、鄉約來甄別他抓住的人物。
這裡原本離著碼頭不遠,百姓中多半也有租了房子給碼頭力夫住的,也有鄉下百姓來投親的,原本倒沒什麼人在意他家多了些人。如今有差役找到頭上,眾鄉鄰都怕這些人中混有惡人,犯下什麼事牽連到自己,忙不迭把他家裡面生的、不是本地的人都指認出來。
甚至有人主動指證某家鄰居、富戶收留來路不明的外地人,碼頭上有哪些力夫口音不正,聽著像是陝北、寧夏等地逃來漢中的等等……
宋知府親切地接待了幾個實名投訴群眾,肯定他們能及時舉報有問題的人員的精神。然後又告訴他們自己這趟出行並非為了捉賊,而是來看看這邊環境如何、道路是否暢通,並欲僱人修橋補路、造房建水車,在這岸邊建起個產業。
括弧,園區。
但不是徵發勞役,而是做一天事給一天工食,不論本地、外地人都收,給這些貧苦無地的百姓一個賺錢養家的機會。
他大老爺兩頭開工,缺的就是勞動力,而這兩個月正是收麥、插秧的緊要關頭,本地有田土的百姓絕不會拋下土地給他幹工程,所以他並不打算遣返這些外地務工人員。甚至抓著的這幾個,要不是他們先窺伺高官,有行刺的嫌疑,都不至於捆了他們帶回去。
他只叫蔡班頭記著那些告狀人說的人、地址,親筆寫了條子讓人遞去南鄭縣,要縣裡派人去到自己檢視出問題的地方做個登記,看看有多少人肯做工,甄別出其中有沒有外地流民,又是怎麼來的。
他在條子上千叮萬囑,叫書辦、差役下鄉時不可擾民。他們兩人今已抓了幾個人,若再有差役跟抓賊似的審問,只怕能跑的人都得跑個乾淨。
這些流民不光是他未來廠區的建設者和工人,或許還得肩負著給周王和楊·未來·閣老講解各府縣百姓真實生活的重任呢!
他又吩咐此地鄉老看牢吳家兄弟和院裡的老弱婦孺,當著吳氏兄弟和那四個平涼漢子的面拿出塊碎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