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給他們家小,又叮囑鄉老:“這些人昨夜折騰了一宿,你們先給他們弄些吃的,別叫人餓著。”
有行刺嫌疑的也就那幾個男子,但他們身上分明有武器,聽牆角時又不用,這嫌疑也可以洗一洗的。他們家人雖然不是漢中世代居住的百姓,但如今既搬來了,又能為建設新漢中做貢獻,做知府的也得關懷關懷。
安頓好這邊的事,兩人便叫差役帶昨晚捉到的人上馬,疾奔回府城,面奏周王。
邊關有將領拉良家子入伍,嚇得百姓潛逃;陝北諸地旱災頻發,以致多次有流民到外地就食;寧夏衛地邊界被攻破,被殺害擄掠、被迫逃亡的百姓比朝廷查出來的還要多,只怕有的城池除了守軍已沒有多少百姓,這樣的空城如何保證後勤,士兵如何堅守?
這些都是周王這位鎮撫親王需要自己思考的。
桓凌將鄭大等人留在殿外,著人看管,與宋時入殿拜見周王,利落地說了昨晚與宋時在民間借宿時的所見所聞。說罷躬身問道:“殿下以為此事該如何處置?臣方才亦是依那些平涼流民昨晚所言而言,殿下可要見見那些平涼府來的流民?或是見見抓住他們的衙役?”
周王抿唇細思,過了一會兒才道:“若真有這樣的事,西北之情危矣。本王還以為裁撤外、馬、馬氏一系的將領後便可平定西北,原來臨陣換將又會帶來這樣大的麻煩……”
他恨不能立刻飛去平涼,看看那裡的情形,再看看那些州府因災荒流離失所的百姓。但剛想要說一聲“去”,抬起頭看到端坐下首、正屏息靜氣看著他的的桓凌、宋時,心中忽然一警,想起自己來西北的目的是“鎮定軍心”四字,剛剛要直起的身子又穩穩落了回去。
之前馬氏攬權時是不做為,而今魏國公一系是急著求功求權,在父皇面前露臉,以至於做出諸多擾民之舉,難怪父皇要派他來西北鎮定軍心。
執軍之人既不能散漫、更不能貪功急躁!而他做親王的若不能鎮定,底下的將士官民也必定看著他的行事而動,那他來豈非還不如不來?
他閉了閉眼,穩住心神,問道:“兩位大人昨晚已知道此事,必然早有主張了,何妨說來與本王聽聽?”
桓凌立刻擋在宋時面前,直言道:“宋大人身為漢中知府,抓這幾人是為他們有行刺朝廷命官的嫌疑,卻不好越權參贊兵務。此事當請實權大臣與眾將處置。”
是啊,是他心亂了。
西北總督、巡撫才是該管此事、該與他商議此事的人!
還有那些抓壯丁的將士、治下出了流民的地方官,他做親王的不能輕易動身出巡,也該叫他們遣人來回話……
周王心下琢磨著如何寫信、如何安排人送信,宋時也起身辭道:“臣不敢參言軍務,只知要將這漢中府治好,供應西北軍糧,收留流亡百姓,給他們一處能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之所,這才是下官的本分。”
他雖然不肯進諫,但提起漢中府未來的規劃,言語間卻又讓周王生出一點安心感——就好像宋時這麼說了,陝西就真不會亂,他就真能供上西北軍糧,供養流民安生過日子似的。
周王笑了笑,讚許地對宋時說:“宋先生可謂要言不煩也。”
第158章
所謂在其位謀其政。
宋時不是隨周王來鎮撫西北邊軍,而是來做漢中知府的。所以周王在桓凌指導下寫信請楊大人來漢中輔佐, 責令各地鎮撫總兵、將軍、鎮撫使等上報強徵良家子為軍之事時, 他便以民政官不能參與軍事為由退下了, 轉身回衙。
然後立刻召集僚屬開會。
趙同知他們三個也早聽下頭人來報,知道他們府尊大老爺與僉都御史大人在城外險些遇刺, 又牽連出了逃丁、流民之事,都叫這訊息嚇得坐立不安,聽得一聲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