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51章
宋時一向公私分明,嚴於律己, 豈能做得出打著見周王的幌子回去過二人世界的事?他敲開王府大門, 便直接求見周王、桓御史與兩位王府長史, 要秉報一下漢中府重修王府的計劃。
雖然漢中這裡只是臨時王府,但王府正面依規制是廣五間、開三門的。正殿則有七間, 臺基高十尺,前墀有石欄圍護,左右還要建起翼樓。哪怕周王願意儉省, 內院的後殿、後樓、寢室都可以不改, 前頭卻是朝廷臉面, 該擴的必須擴開。
之前因周王殿下倉促出京,聖上雖提前敕令漢中府備下府邸, 但銀子撥得比他來的還慢, 前任嚴知府又要轉遷他處, 又缺錢又缺工夫, 才讓周王湊合到如今。
如今他做了知府,還得把這事重撿起來, 不然叫京裡那些皇子皇妃的知道了, 肯定調著花樣地告他的黑狀。
他在周王面前陳說此意, 周王卻有些猶豫:“之前嚴大人已將此地修葺一遍了, 若再改建只怕又耗錢財民力。本王畢竟只是客居於此, 不必大改了吧?”
周王從結婚起就被天子拿著“內庫乏銀”的理由一拖再拖,主持兩位皇弟選妃時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朝廷用銀子的地方多。而這回從京城到西北,一路上穿州過府, 看盡百姓艱辛,只恨不能將自己能呼叫的銀子都用在民政上,捨不得費錢修這王府。
左長使褚秀卻勸道:“王爺雖儉樸,可王府形制關乎禮法,豈可輕易改變。如今宋大人在此做牧守,若任由殿下住著不合禮制的府邸,來日難免也要遭參奏,殿下還是聽宋大人的安排吧。”
他是王府長史,王府中凡有什麼事都要由他代王爺受過的,自然以禮為上,只求無過。
周王量了一番,無奈地嘆道:“便如二位大人所言,只是這裡畢竟只是臨時居住,不須修得太過豪華。”
宋時微微一笑:“下官明白王爺的心思。王爺體貼漢中府官民,不忍為著自家安居而耗費民力物力,下官又怎敢勞民傷財、大興土木,損傷殿下清譽?”
他站在周王面前侃侃而談:“改建王府時拋費最大的其實是府院內、各殿閣中用的裝飾,王爺已自京裡帶來了,便省了一大筆開銷。至於修築院牆、房舍……臣早知道殿下是心繫百姓的賢王,已秉殿下之志,揣摩出了些又能簡省開支、又能建得出好宅院的法子。”
周王詫異道:“宋先生才到漢中,竟已為本王想到這一步了?”
難不成是桓家舅兄替他說的話?
他下意識看了桓凌一眼,卻見桓凌神色專注地看著宋時,眉目間笑意流盼,脈脈含情。
跟平常看宋時的神情也都差不多。
看不出他是否還因為宋時替自家妹婿用心考慮而特別高興一點。
周王又不著痕跡地收回目光,轉向宋時,正好見他從布袋裡掏出幾塊石料,雙手捧向自己:“下官前日翻查志書,見書上記著本府有采石灰料的石場,今日便出城考察了一番,竟從採石場所在的天台山中發現了許多難得的石料。”
宋時略挺了挺身,朝左手方向挑眉一笑。周王看見他眼波輕動,下意識隨他看去,只見桓凌面上笑容加深,如有光彩流溢,含著欣喜看向他和他手裡的石頭。
——雖然看不出是什麼石,但既是時官兒特地從城外帶來的,必定是後世論文中寫的那些妙品!
他滿懷喜愛和期待,上前幾步拈起石塊,代眾人問道:“這些是什麼石頭,都有何用處?”
白雲岩、磷塊巖、軟錳礦都是灰色石塊,看著與普通石料無異,只有石英石乳白亮澤,稍似玉質,但也並不是珍異之物。可是以宋時三元及第的身份,竟親自到城外勘礦,還把這些石料帶進王府,這就必定不是普通石料。
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