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嚴肅地聽他講解白雲岩的名字、產區、外形特徵,還叫內侍把石頭取來看了看——再看也看不出什麼來。
幸好宋時不是賣關子的人,說罷名字便主動解釋道:“臣昔日隨父親在南方任上時,多用煅燒過的石灰摻上粘土、細砂配成水泥,以之修建房舍、堤壩、及鋪路面等。有時看人開採石灰料,偶見這種石料混在石灰中。其原石色相俱和石灰相似,但鍛燒過後卻其白如雪,可用來粉牆。若將其同石灰一道燒製成水泥,加水後卻比普通水泥更快凝固,且有防潮、耐火之效。”
他的水泥配方早年就寫在他爹的考績單上報上過吏部,所以解釋得比較簡單。眼前的王爺、長史們雖沒聽過,但為了在他面前撐形象,都裝出一副聽懂的樣子,頻頻點頭。
宋時也就順理成章地說了下去:“採石廠就在城北天台山中,往日便供著府城內外的石灰料,叫他們採石灰時順道採些這種石料下來,與石一般鍛燒、研碎即可,也不必多徵發民夫。”
本地既產石灰、白雲岩,也有粘土、河砂,若以此為原料修建王府,自然既便宜又結實,還能防潮耐火。
周王與長史都不懂材料學,只聽得“便宜”“不擾民”“耐火”這幾個好處,就齊齊說了一聲“好”。
宋時順利推銷出白雲岩,又拿起無名異。
這個周王倒知道。
不認識,但知道名字,因為宋時送到他府裡那盒高錳酸鉀沒取個三元系列的高檔產品名,而是質樸地叫了“精煉無名異”。
周王看著這未精練的,如同土坷垃一般的軟錳礦石,憶及幾個月前精豔到他都能送進宮當聖壽禮的精製版,簡直不敢認它,問了句:“這莫非也如含璧之石般,外表如同普通山石,剖開後卻是一片紫晶?”
不……這個暫時得靠燒鹼製備。
等他買來黃鐵礦,製出二氧化硫來,就能用軟錳礦漿通二氧化硫直接製備了。
宋時輕輕搖頭,略過具體制備過程,只道:“此物炮製過後效力更佳,但炮製過程中有帶毒的粉塵飛舞,需防護好口鼻、眼目,下官正準備制護具。”
可以用紗布做口罩防塵,護眼就要靠透明玻璃鏡了,而他回程途中偶然發現的石英岩砂正好是燒製玻璃的好材料。
有這些護具,他就能教人大批製作高錳酸鉀,往後不光是京中貴人,尋常百姓、邊關軍士需要的時候也可以輕易用到它了。
周王原以為他燒玻璃就是為給自己做窗戶,還想推辭了,聽了他這般說法,才意識道玻璃不光是王公子弟炫耀財力之物,落在會用的人手中,另有更實用的價值。
他也不知說什麼好,默默點頭,說道:“那宋先生便請隨意吧。若有用銀子的地方,本王這裡倒還有些。”
出京時父皇給他帶了幾箱銀子,若修繕王府時用得到,便叫長史取來添補吧。
宋時頷首道:“下官定然盡力而為,不須王爺為此操心。只是有一件事還要請王爺做主——”他將來想在天台山上開幾個採石場,開採這幾樣石料,再由官府主持,辦幾個加工廠,專門生產這些東西。
大鄭朝做官的人也不能經商,他在廣西、福建做衙內時,用投身的家人身份辦廠,自己一個白身子弟指導他們生產,這倒不礙的什麼。可如今他是知府了,別說親自開廠,就是與商人來往都得當心御史巡查。
索性就把這些工廠辦成漢中府衙的,選他自己的工匠監察,做出成績也都算是他的政績,兩下方便。
周王沉吟了一下便道:“那白雲岩若與無名異一般實有神效,本王奏一本上去,父皇應當也不會駁回,石英也還好,只是……”
只是還有幾塊土黃間略帶灰黑,隱隱透著閃亮光澤的是什麼石料?
宋時卻不敢編出個在南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