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方向。
師爺剛從船上搖下來,時近中午,聞見這香氣倒有些餓了,精神微微振奮,問那車伕:“這些人便是去經濟園賣吃食的?”
那輛車上的小販主動答應:“聽幾位口音像是外地來的客人,是聽說了我們漢中府經濟中心的名聲來的?我看你們是讀書人打扮,莫不是想投靠我們大老爺和桓老大人,在書院裡當個先生?”
要是給他們府尊大人教書的,那他就白送個饃給兩位先生,再厚厚塗上一層大醬,不要錢。
百姓如此純樸,白麵饃香氣撲鼻,江師爺不忍辜負,摸向錢袋,打算問他買幾個吃。
楊大人聽到“書院”兩字,格外上心,主動問了一聲:“這裡離城這麼遠,又是流……工匠往來之地,怎麼偏要在此建書院?可是宋大人親自操持的?”
賣饃的收了江師爺的銀子,態度越發好,一面厚厚地給他塗上帶著碎肉塊的醬汁,一面應道:“正是我們大老爺挑的地方。聽說是大老爺和桓御史他老人家在那經濟園奠基時親口說的,我們府裡大戶都聽見了。”
趕車的也感嘆道:“經濟園裡只用流民做工,若建學校時也用咱們本府百姓做工就好了。”
給知府大人做工又不累,給的東西又多,說出去都比他們趕車有面子。
幾個小販也頗有同感,紛紛議論:“聽說那園子裡還有大鍋煮草木灰水、熬鹼水的,那還要會什麼本事,我在爐前煮一天也不嫌累的。”
“廠裡還給綠豆湯,拿冰涼的井水湃過的,又解渴又去暑。要我說只給井水也夠了,綠豆一斗快抵得上麥子的價兒了,給那些做工的流民熬湯豈不白費銀子。”
“還發花頭巾呢!看那光澤定是絲織的頭巾,不是棉線的,外頭大姑娘小媳婦都想要了,可惜收不來。”
楊大人聽別的猶可——他自己府裡的下人也是給這些吃用的,只覺得他憐惜百姓。唯有這花頭巾,從碼頭上就聽人說起,如今又聽人說,倒叫他有些上心,想著回頭見著宋時問問那頭巾究竟有什麼用。
一路上聽著眾人說著工業園內外形勢,宋知府待流民的種種好處,不知不覺便轉入一條小路。路面是人踩出來的,又細又窄、高低不平,兩旁是野草疏林,容不下兩輛馬車並行。
那輛大車上的人敬他們是書生打扮,讓他們的車先走,大車落在後頭跟著。
一路上因有樹林遮蔽,經濟中心原本十分惹眼的煙柱有時隱在葉後,只能憑著趕車人的經驗在幽林中穿梭。林子密處天色也顯得陰沉,鴉雀在頭頂盤旋,蛇鼠之類小物從路邊飛快掠過,發出一陣陣細碎聲響。
江師爺坐在車上,直如船行漢江,遇上風浪般難受,手裡的饃都吃不下去了,倚在光禿禿的車杆上閉目養神。正昏昏沉沉間,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喊了聲“頭巾”,不知怎麼精神一振,便回頭看去——
他們前行道路上,一隊頭蒙黑巾的怪人正在騎馬而行,正堵嚴了他們的路。那些人身上都穿著灰色樸樸的舊衣裳,腰間帶劍掛弓,一半身子被樹蔭籠住,衣領間散落著些血色斑塊,在葉間光束下亮有些刺眼。
他的心也被那紅光刺得有些激動,剛要喊一聲“有賊”,他們大人便利落地掣劍在手,扶著柱子半站起來,冷然問道:“汝等是何人,與漢中府經濟中心有何干系?因甚在此攔路?”
對面卻有人更傲氣地問了一句:“你們衝撞我們大老……”
“住口!休對楊大人無禮!”
“不得無禮!這位是陝西巡撫楊大人!”
兩道清朗溫潤的男子聲音從對面傳來。隨著這聲音響起,他們身後的蒙面男子忙都跪下請罪,後頭車上的小販、兩個車伕也都嚇得不知如何是好,紛紛跳車行禮。
楊大人揮了揮手,道聲“不必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