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禮”,江師爺便帶士兵替他安撫百姓。
回頭看見那兩個帶頭的蒙面人抬臂去摸頸間,露出兩雙彷彿有些灰白腫脹的手指,又嚇得江師爺不敢多看。
楊大人卻看出那手上是戴著東西的,便眯著眼看向那雙手上緊附的古怪織品,看他們如同赤著手一樣靈活的解開頸間活結,扯下一條黑底、邊緣襯花的半透明紗巾。
紗巾下露出兩張有些眼熟的臉龐,神色間微含歉意和敬意。年紀稍小的那位眼裡還藏著些楊大人這般年紀也看不太懂的古怪神色,似崇敬、似驚喜、似乎還有幾分可惜。
他可惜什麼?
楊大人自是猜不出來自歷史下游的人看到名人生平被改動的遺憾,縱身一躍,輕健地落到車前。
對面兩人已深深下拜,對他道了聲“見過巡撫大人”。他也還了半禮,喚了聲“桓御史、宋知府請起”,一面細細打量著宋時的神情。
然而等他再抬起臉來,那些神色都已收斂得乾乾淨淨,只剩下官場上一副人人都練得絕佳的體面笑容,向他說道:“下官們早已盼著大人來此處置大事。能在此處遇見,實為有緣,不知大人慾往何處?”
你們矇頭蓋臉的,又要往何處?
楊大人身為巡按,又兼兵部右侍郎,正經管著他們兩人,如今面也見了,微服私訪是訪不得了,索性直接吩咐他們:“我今日才到城外,須得沐浴更衣,才好進城參見王爺。不知你二人在此何事?來時我便見著江邊有煙氣沖天,可引我去看看。”
桓凌拱手應道:“下官等正在此處測算建漢水書院佔地、在書院旁該鋪設多寬的道路為宜。我等方才已量了一上午,還差些少尺寸便能收尾,可否由我與宋大人陪侍大人,仍留這些差役在此測距?”
楊榮的目光只落在他手上五指分開,如第二層面板般緊附指尖,絲毫不影響活動的手套,與他袖中隱隱露出的黑紅絲巾上。
那絲巾在陽光下幾乎什麼也遮不住,隔著它仍能清清楚楚看見山林之景。
他本該先問流民、先問建書院之事,但一開口,卻忍不住先問了句:“你二人怎麼戴著這些古怪之物?這些有何用處?”
第165章
勞保用品,還能防曬防蚊蟲, 大人也來一套吧。
如今已快進五月, 蟄伏的毒蟲都出來活動了。他們在這老林子裡搞測算, 說不準就遇見什麼毒蚊子、蜱蟲、寄生蟲,被咬著的話, 在這缺少抗生素的時代,後果非常嚴重。
所以宋大人幾乎是強迫著手下都穿戴得嚴嚴實實的,再熱也不許敞胸露背、捲袖子卷褲腿, 不許下野河。為防這些勞保用品在幹活中掛破、遺失, 他還叫人多帶了幾套絲巾、手套。如今楊大人看著這些東西新鮮, 正好就叫人取了來給他試用。
班頭取來油紙裹著的、乾乾淨淨的新頭巾和手套送到楊侍郎面前,楊榮翻看了一下, 便拿起來試戴。
宋時也拿起頭巾蒙臉, 給楊大人做示範。
手套是棉紗織成的, 不鬆不緊地裹在手上, 五個指頭竟是分開的,不礙著手指活動;紗巾薄而透氣, 戴上後也不遮蔽視線。雖然乍看著一片黑色矇頭包臉的不像好人, 但看多了、自己也戴上了就習慣了。
楊大人摸著手上的勞保手套, 欣然道:“桓大人與宋大人弄出的這些東西倒頗有心思。若在榆林關外, 大漠中征戰, 有這紗巾覆面,正可防風沙。還有這手套——這線織的手套彷彿不愛打滑,冬日執刀弓時, 戴著這手套便不怕弓冷手僵了。”
桓凌謙虛道:“這何曾是下官的主意。下官只知道皮子能縫手套,卻想不到用線織。這是宋大人叫人織紗布做口罩時想出來的。”
織紗布用的綿紗合成粗股,再用磨得細細光光的竹針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