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學生們如怨如訴的眼神, 頂著周王含蓄的探問, 硬是把那箱原稿藏得嚴嚴實實的,沒給人看過一眼。

他多年趕稿,輸入速度快, 也不過幾天就把那一小箱文稿傳到後臺,然後就專注改稿。

他當年讀書時,師父就給他看過不少小師兄的文章,他的古文就是在仿寫師父、師兄的文章中學起來的。後來在武平時,小師兄更是千里迢迢地追過來做了他的老師,給他押過不少題目,寫範文讓他背……

考前背師兄的文章自是不值得提倡,不過也多虧當年那些仿寫和背誦,他能完全抓住小師兄的文風、神髓,寫出的文章足可亂真。拿他本人寫的現代文翻譯成古文,那就更容易了。

不過之前上傳文章時只要手在袖子裡點點戳戳就能輸入,並不顯眼,所以白天也能幹;翻譯這些白話小論文卻是不能叫人看見的,只能晚上下班後點燈熬夜地抄寫。叵耐那竹炭燈泡還不大爭氣,用得久了容易發黑,有時還會燒斷燈絲,他還得去點煤油燈,就著一室甜膩的煤油味和黑煙抄寫。

幸而他從這趟從榆林轉回來時,找到了西安東面的商州大蛇溝白鎢礦,如今正在開採,將來總有能用上鎢絲燈泡的一天。

有小師兄送來的這箱稿子,肯定不用愁晉江幣不夠使了!

他每天看看自己後臺上傳的稿件數量,就能激起無窮的動力和激情,將那滿滿一箱白話文稿改寫成字字珠璣的古文。

改得十分順利,品讀著也全然是桓凌的風格,唯一一點問題就是古文簡潔,翻譯過來之後比原先薄了得有一半兒以上。而桓凌給他寄來這麼沉的一箱書稿,他這裡從周王夫婦到府中官員、普通學子都盯著呢,邊關那邊見著的人只怕也有不少記在心上,等著買回去看的……

他可怎麼把這厚度補上呢?

宋時對著桌上拼得整整齊齊的,一薄一厚的兩摞文稿,微微垂眸,思索起了注水的技術——當年他在書店買的那些精裝本,是怎麼把二三百頁的平裝本增厚到跟詞典似的來著?

首先字型要大,行間距、段間距要拉開,頁邊多留點空,頁邊和段與段之間印點花邊,還要多加插圖……

對了!註釋!

用館閣體大字印“桓凌”的文章,用他自己的行楷字型寫批註,甚至可以隨意加些讀後感,他對小師兄的思念之情。讀者看到印出來的書裡有兩套字型,有他的點評,自然而然也就會認定原文是桓凌寫的,不會想到所謂的原稿也是他加工出來的。

這不是想怎麼水就怎麼水了?

只要整體字多,就能掩飾過原稿的字數問題。反正沒人見過桓凌的手書,他就說原稿因是在草原上寫就的,條件不好,不能像在家伏案寫字那樣寫出精細的蠅頭小楷,誰能拿出證據說不是?

外頭再包上個厚厚的硬紙書殼,四角包個鋅或錫的護角,又能把書加厚個幾毫米,從厚度和分量上都注水注得無懈可擊。

宋時振作精神,拿出一張大稿紙,忖度著如何設計頁面。

他印過大會講義、編過報紙、寫過版書,如今雖然把主編的位置交給府學校教授,但眼力和實力都在,很快便設計出內頁版式:就照著精裝版古詩文選的格式,文前多夾幾頁前言、目錄、序文,大字印原文,在文中插上蘇州碼子標示注角,文後以小字長長地寫幾段批註。段段空行,章章換頁,夾以插圖——

這個他自己就能畫,草原上那些動物他差不多都在動物園和動物世界、農業頻道看過,大體都還記得什麼樣。再說他們文人畫兒講究的是重神不重形,畫匠才畫得那麼精細呢,他在屋裡憋出來的插圖足夠用了。

他夜以繼日地熬了幾宿,以毛筆寫出近似油印的字型,更親手調膘膠、訂脊線,叫人打造假金護角,訂好一摞精裝版《北行錄——僉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