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御史桓凌著·宋時注》,交給府縣學一眾教授、教諭等人付梓。
不用油印,用石版印。
這套書的版式都是佈局好的,寬度和行著距差一點就要影響整個版面,連字帶圖都要印得一絲不錯。
幾位漢中經濟報的編輯應聲領命,接過那摞書,恭送走大人,圍坐著先看了個過癮。
他們早盼著看桓凌的文稿久矣,如今終於拿到手,還叫他整理成這麼精緻貴氣的樣書,怎麼讓人忍得住不看?眾人洗手剔甲,手上水珠擦得乾乾有,先把書輕輕翻看一遍,才心滿意足地叫了刻版技術最好的學生和畫匠來刻印。
好文章,不負他們這些日子的等候!
不光桓大人的文章好,宋大人也寫了好用心的註釋,文字清通、內容細緻,幾乎比桓大人的原書還要長了。若非胸中一片相思難抑,如何寫得出這滿紙深情?昔日王戎曾言“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他們正是情之所鐘的才子名士,觀這文章,哪得不為兩位大人心痛眼痠?
先替大人傷心一場,趕快找學生來刻印成書,好叫大人送與親朋共賞。
宋大人自己都沒傷心,還在書房安安穩穩地研究草原水土保持和提高當地經濟的問題,外頭一群師生卻把他這本地理志當情書集,連抄帶印地傳遍了半個漢中。
第270章
宋時親手做的那本書排版複雜,還夾著圖畫, 雕版出來的慢, 但只有文字的盜版出得飛快, 在教官、學生間傳抄了一陣後,便女校的老師把抄版帶回了周王府。
桓王妃早惦著兄長在邊關的情形, 奈何他給自己的家書只有薄薄一紙,給宋時的倒多,卻又他密密藏著, 竟是等到如今才看見盜版。
盜版還是教官和學生們在雕版時抄來的, 不能立刻送來全本, 只能等人一篇篇地傳抄過來。可她兄長文中寫得草原風光壯闊恢宏,草原動物鮮活欲生, 草原部族的生活也頗有異域野趣, 其間穿插著與他文風相近又略有異同的點評, 兩下對比著看更添趣味, 叫人忍不住就想看到後文。
她看著手頭薄薄的稿子,輕嘆一聲, 吩咐內侍:“晚上請殿下來我殿中用膳, 轉告殿下, 我這裡得了一份兄長在邊關寫的手稿, 還有宋三哥做的註釋。”
晚間周王早早回到後殿, 便看到王妃正捧著裝訂好的一本冊子翻閱。他掃到翻開的頁面上寫有“豐州”二字,正是女真舊城,便知道這本冊子的來歷, 含笑說道:“我早想為你要來這書稿,刻版的教官已許諾了印出書來先送給我一套,不料元娘你倒先我一步了。”
元娘笑道:“能得王爺惦念,元娘已是不勝欣喜。咱們且先看這些,或許我這邊的手抄稿還未湊齊,王爺便已為我尋得全本了。”
周王想著司馬長史和他說過的印刷進度,有些遺憾地答道:“那本書是用石版印法,比刻蠟版還快,聽說一天便能刻出數十頁。唯其中還夾著舅兄畫一些地形地勢、當地人物、禽鳥走獸圖,刻印圖版還要花些工夫,總得再花個十幾天。”
宋親家手抄的原稿,他定肯不捨得給人,他們還得等那雕好的版印製出來,集結成冊,只怕還要再拖上些日子。
不過這些手抄文稿已經相當吸引人了。
老師和王妃看的是文體、詞藻和內蘊的深情。周王卻是久看的卻不只是這些,而是桓凌一路北行時記下的路線,途中經過的城池、海子、沙地、岡丘等行軍時可用的標誌。
而宋時在其中穿插的註釋也一樣有用:既有城池歷史,又有當地氣候、地勢形成的自然之理,還依當地地勢、人口、物產等,在文中便預先安排起了如何安置百姓、經營地方。
這一套文章與註釋上究天道,下恤黎民,更可作軍中取道征伐用,絕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