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者,將以行之也。時習之,則所學者在我,故說”。用這句將“學”而後“說”深之意展開一下,就是“夫說生於時習,即生於學也。以學及人,而朋之有也,不可必乎?”
能以好學為樂,以學有所得為樂,自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從。
方提學聽得簡直有些驚豔——豈止破得工穩,從中透出的胸襟更是通脫大氣,不愧是能叫濟世兄一眼看中,當兒子般養在膝下的人。
他連考了幾道題,見宋時答得敏捷流利,難他不住,一時生出促狹心,提筆就在宋時的稿紙上畫了個圓,叫他做出破題。
破,給個圓也得破。
這個圓不是普通的圓……它也是聖賢書上的內容。每章之前都有一個圓,用以分章節的。也就是說,這可以從聖賢之道未闡發之前就先有了一個渾圓的……什麼下手。
宋時不由想起評劇《花為媒》裡一句“聖道不存,此乃天之慾喪我斯文也”,不過提學面前不是開玩笑的地方,他老老實實地低下頭,改成了“聖人未言之先,渾然一太極也”。
方提學看著他落下最後一個字,慢慢將那句破題唸了幾遍,感嘆道:“聖賢未言而天地渾然如太極,及其立言,則造化生焉,典章出焉,禮儀立焉,王政備焉,百姓教焉……破得有廊廟氣象。若你後面原題、起講、入題、八比、大結也能做得這麼好,這文章便不怕拿到方家眼前了。”
宋時這幾年都是和縣裡的舉人、生員來往,別人誇他的文章,他都怕對方是看在他這個縣令之子的身份上給他虛假評分。至於桓小師兄,那是自幼相識,還有恩師的光環加成,不好說他看自己文章的濾鏡有多深,也不足完全採信。
至於他父親宋縣令——他就是寫句“恭惟臺臺,璠姿雪鑑,皎操冰壺”的逢迎套話,宋大人都能誇成絕世文章,他的點評就更不用聽了。
難得御史這樣公正可信的大家點評,宋時才對自己的水平恢復了幾分信心,試探著問道:“學生在家做過幾篇文章,算是心血之作,不知可否請老先生略加點評?”
方提學的頭微微往下一點,忽又收住,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何必看舊文。你當初在京考秀才,只差一道院試沒過,今日我又是來汀州府吊考童生的,你何不也下場一試,讓我看看你場中的真正水準?”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參考 《清代八股文》 鄧雲鄉著
“皆雅言也 葉公”【清代俞樾《曲園課孫草》】
“不亦悅乎 有朋”。【清 袁昶】
“聖人未言之先,渾然一太極也”。【李伯元 《莊諧從話》】
第11章
從來只聽說過福建學生寄籍在北方考試的,沒聽說過北直隸的學生寄籍福建考試的!這不就相當於一個北京考生非要高考移民到江蘇……呃不,現代的江蘇應該相當於這時代江西,這福建大概可以比一下大弗蘭吧。
何況他都已經捐了監生,相當於已經買到了清華北大的入學名額。他一個保送生為什麼要跟自己過不去,跑到地獄模式的高考大省應試!
宋時當即婉拒:“學生的籍貫在保定,如何能在汀州考試?且學生已捐了例監,似乎不合適再考生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