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倒無妨。”方提學慈愛地說:“本官提督福建學政,叫令尊替你辦個寄籍文書又有何難?你那捐監的身份也不礙的什麼,我既然叫你應試,哪怕你連童試也沒考過,也能以充場儒士身份下場一試。”

一省學政要推薦個人應考,那還真的沒人能拒絕得了。宋時弱小無助又可憐地看著方提學,有心再垂死掙扎一下,學政大人又提出了個叫他不能拒絕的條件:“方才你們徐教諭言道,他憐那些書生的才,不忍教那些書生獲罪。你這一場若考得好,我便也憐你的才,連你令尊治下那些學生一併放了。”

“!”

宋時心頭一震,徹底放棄了掙扎。

兩天後,府試發案,府城文廟下襬了長案,案上鋪著大紅紙寫就的名單,中試者之名攢成一個圓圈,凡在圈內的都是取中的童生了。而長案上方的牆面上則貼著另一幅榜紙,通告中試童生與各縣往界童生三日後到府考考棚應院試。

別人考生都是在原籍辦好身份證明,幾人合請一個生員作保,才到縣裡應試。唯有他是由方提學親自運作出了寄籍文書,又由學政臨時衙門扣下的一干生員集體做保,待遇驚動了府治上下。

要是考不過,他這張老臉就要丟到府裡了。

宋時說不出的緊張,那幾個書生倒都頗有阿q精神地安慰他:福建的文風就是比別處盛,歷年出進士都是全國前三名,他們北方人考不過是正常的。反正捱打的那苦主也沒告官,學政大人不會狠罰。哪怕宋時這回沒能取中,大不了多挨幾回訓,捱到提學吊考完本府的生員,他們也就能回去了。

叫他們這麼一開解,宋時心態也佛了——最差的不就是考不過麼?考過考不過的,趙秀才他們也還得等著歲考結束後才能回家。反正他有保送名額在手,考不上這福建秀才,過兩年照樣進京考難度更低的北直隸鄉試!

佛著佛著,轉眼就等到了院試第一場開考。

五更開場放人,宋時就在一群生員簇擁之下擠到了武平縣童生的前列。龍門前巡場的軍士檢查到他時也格外留了面子,只叫他自己解衣脫履,展示一下沒有文字夾帶就行,沒像對別人一樣從髮髻直查到腳底。

檢查過後,宋時便穿上衣冠鞋襪,擦著一排被查出小抄夾帶,拉到小巷兩邊罰站或罰跪的考生,瀟灑地進了考場。

這一場他抽到了玄字八號,在考棚前排靠中間的位置,既不算暗,陽光出來也不直射,算是相當不錯的位子。桌椅還是府考時置備的,清油油的木桌椅,才幾天沒用,還算乾淨,拿手帕撣撣浮土就夠了。

他略微收拾了一下便坐下來,把進場時領到的捲紙和稿紙鋪開,找監場軍士要了水,添進統一發放的青石硯裡細細磨墨。

不一時太陽初升,方提學穿著緋色官袍,頭戴烏紗,神色莊嚴地踏進了考棚,身後跟著兩名捧題板的軍士。

院試是由提學官自考自判,所以不像鄉、會兩試考那麼多題目,初試不過一道四書題、一道經義題,複試也只考一道策問。監場軍士舉著木板在考場前走動,考生們在底下傳抄題目——正式開考之前倒可以找別人借題目抄,不算作弊。

宋時年紀既輕,眼力又好,一眼就刷全了兩道題目,然後拿出當年上學抄筆記的手藝,看著題版就把題目工工整整記到了稿紙上。

院試果然還是考小題。

第一道是道截搭題,出自《中庸》第十七章 :“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及士庶人”;經義題中的春秋題則是:“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莊公十五年】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於陘。【僖公四年】”

因為場中有個“三場看首場,首場看首義”的潛規則,宋時抄完卷子之後仔細檢查了一遍,看沒有錯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