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便將《春秋》題先擱在一邊,專攻第一道的《中庸》題。

這道題的原句為“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是說武王晚年受命為王子,周公繼承文王、武王之志,追封文王之祖大王、父王季為王,又以祭祀王的禮儀祭祀周室歷代先祖,並把這禮制廣推到天下:凡諸侯士庶死後,葬禮比照自己的封爵,祭禮比照祭祀的子孫官職。

考題中只取“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及士庶人”兩句,句子雖是就中擷取,意思卻還相連,是道有情搭。

有情搭比無情搭好做,這一題基本可以將原句當作一道大題入手,只要破題中不犯到原題所沒有的“諸侯大夫”即可。

宋時是當慣領導的人,喜歡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作破題也好用最爽快的正破。照準題意,將“周公以禮祭祀先祖,並把祭祀禮儀推廣至天下萬民”之意照直破來——

“聖人以禮崇其先,因而與天下同之焉!”

聖人依禮祭祀先祖,而推禮儀於天下,使天下人能以相同的禮儀規制祭祀!

嗣後便可以以破題為真正的題目,開始作自己的文章了。

破題須寫得精悍而短,其中有未說透的地方,就要靠下面的承題來闡發。所謂“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到承題部分就可抓住破題中一二關鍵字眼,將重心轉到自己要詳說之處,借經典中的文字發自己的心曲。

這一題他要寫的是禮治。

周公制周禮,以禮治天下,這是孔子以至世代士大夫所尊崇追求的理想。題目讓寫周公追文武之德,祭先公以禮,推其禮儀被天下,不從“禮治”下手,還要往哪兒寫?

宋時提筆在青石硯中沾了些墨水,在墨池邊舔了舔筆,不加思索地寫下承題:“夫先公非天子也,而祀以其禮,亦猶追王意耳。由是推以及於天下,乃善成文武之德者乎?”

題目已破、局面已開、主旨已定,剩下的便是闡發議論,借聖人的詞寫自己的私貨了。宋時先借用《禮記》對“禮”的定義起講,再分四扇八股,正反論證禮如何成治:

禮從義起,大王與王季之前的周朝祖先按世間之通行之義不能追封王號;但禮又緣情生,武王與周公思慕先祖,因情而使其享帝王祭祀之禮。禮緣情、緣義而制,而依禮祭祀先祖又能成全祭祀者對祖先的情義——即孝悌之德。

周天子以天子之禮祭祀先祖,而諸侯、士大夫與百姓自然效法天子,依各自身份祭祀先祖。由此自然可使愛敬之情各盡於尊親,孝悌之德廣佈於天下,由此而使天下大治。

最後再呼應開頭,做個精悍有力的大結……

“非聖人之緣情制禮,其孰能之!”

雖然古代人寫文章不能寫感嘆號,宋時還是拿出寫感嘆號的力氣,重重地拖長了“之”字最後一筆。

他這些年揹著人偷偷抄論文、寫論文的工夫都不是白花的,寫字比一般人速度快得多,一篇《四書》題寫完,大約也就花了一節課的工夫,只要再改改需要避諱、頂格的地方,就可以抄到捲紙上了。

他仔細看了一遍,在要頂格的地方前面加上分段符,該空一格的就再加個小方塊,有錯字的也圈出來在旁邊改寫正確……省得抄寫時有錯眼放過的,回頭要在卷面上改,就要扣卷面分了。

改完之後倒不急著抄,要得趁早上精神最好的時段把《春秋》題作出來,到時若有時間,還可以再把文章重修一下。

他把那摞草稿放在桌角上,正要拿張紙蓋上,空中卻有一片衣袖拂來,把他的手拂開。宋時心頭猛跳了幾下,才發現監場的方提學從後面遛達過來了,就像每個監考老師一樣,默不作聲地從背後盯著學生的動靜。

他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