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對抗這麼個大家族,須借外兵。那武平縣令有罪待查,不能通知他們巡按蒞臨之事,以免壞了大人的安排。幸好城西南二十五里外就有千戶所城,他們手裡有大人的帖子,待會兒分派幾人,一批去城北通知大人,一批到千戶所請他們派兵護持。

幾人轉眼計議定,一個人轉身就走,回他們歇腳的院子,招呼同伴去搬救兵,剩下的霎時撞開窗扇,摸出腰間朴刀,架上了那些曾經被他們尊重服侍過的老爺們的脖子。

=====================

差役們在城西林家抓捕“反賊”時,黃御史卻在一片原屬王家、如今被清出來作官田的水田旁、土路邊,聽了一段特別的諸宮調。

倒不是什麼有名的伎女唱的,而是一名相貌平常的中年男子,手按竹板擊節自唱,有個老者在旁吹笛伴奏。周圍一群鄉民團團圍著他們,拖著鋤頭、耙子,手上還帶著半溼的泥土,卻扔下生活不做,不分男女地混在一處聽曲,時而高聲叫好,時而痛哭,時而詈罵,聽得如痴如狂。

黃御史是風流名士,見那唱的雖是村人,選的宮調、伴的笛聲卻都不俗,又有許多人叫好,便忍不住喚趕車的人往那邊趕幾步,好聽他唱的是什麼。走得越近,聲音越亮,稍稍能辨出幾個詞,也越能感覺出鄉民們的狂熱。

他嫌底下車軸響得吵人,索性跳下車去,大步朝著人群擠去。同行的田師爺和差役們緊隨在後,拎著衣角小步跑動,覷著人少、能從人頭頂上略看見唱曲人的地方跑去。

可惜他們到得似乎晚了一步,走進人群只聽得一句【尾】:“則將我萬恨千仇,划向那青石上累累深痕一世留,似樹難斷根火難休!”

分明是清麗如珠的中呂調,配著他有些蒼老嘶啞的嗓音唱出來卻有種淒厲慘淡之感,聽得人心頭酸冷。黃巡按不覺身上汗毛倒樹,朝前走了幾步,想聽他下面還要唱什麼,那人卻只再道了一句唸白:“公子命人救出山,問其姓名籍貫,因甚作亂。白毛仙姑曰:曾住山前河水邊,王家土地世租佃,楊氏孤女單字喜,奴是活人本非仙。”

呵!這是怎麼樣一個故事,曲本裡的王家跟本地的王家會不會又有什麼關係?

黃巡按微踮腳尖,雙目灼灼地盯著那人,也不嫌他村氣,也不嫌他嗓子啞,只盼著他能趕快唱白毛仙姑和公子的故事——

可惜那漢子將手中竹板拍了拍,朝眾人搖搖頭道:“這一回《白毛仙姑傳》只唱到這裡,後面的待我過兩天進城再學來吧。好在曲雖未終,咱們都已見了喜兒被宋舍人所救,再不用怕她叫王家的毒母惡子和走狗們害死了!”

人群中翻騰起一片似嘆恨似號泣的聲音:“定要懲治王家!那王家勢力雖大,咱們宋大人也是個青天,豈能怕他?”

“不光宋大人罰,仙姑定也得降罰給王家,叫雷劈了他們!水淹了他們!”

“可要給仙姑修一座廟?”

“不可不可,仙姑不是已說了?自己不是仙姑本是人。那應是當傷心過度,一夜白髮,怎好就當作真的仙姑供奉,你們上回要給舍人公子建廟時公子就說活人修不得哩!”

眾人說得又似真事,又似妖仙故事,黃巡按越聽越疑惑,便湊上前去尋了個老人,操著一部不大地道的西南官話問道:“老人家,我是外鄉來販綢緞的客人,不曉得你們鄉里的故事。這白毛仙姑是何等人,那舍人公子、王家又是什麼人物?白毛仙姑與王家有什麼仇怨?”

他說的官話本地人聽不懂,還是一個福州來的衙役連說帶比,勉強給他翻譯了過去。

城北這些日子又治水又整地,宋時還代表縣裡給農戶辦了小額低息貸款,貸給農具、種子、土化肥和殺蟲劑,鄉民們見的“官人”多了,也不大羞見外人了。

老農見他雖然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