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嘆了一聲宋大人的不容易,轉身就走。
黃巡按眼角肌肉微微抽動,輕輕問了一聲:“娘子住在告狀房,可也是有冤仇要訴?卻不知這白毛仙姑的故事是真是假?”
那伎女才要答話,旁邊卻撲出一個打扮濟楚,容色卻極蒼老憔悴的女子,發狠地說:“當然是真的,那王欽連血脈相依的親戚都害死,連明媒正娶的新婦都能賣掉,怎麼不能害楊喜兒!”
她驀地提高聲音,尖利如杜鵑泣血,撲在院門上嘶喊道:“王欽老狗,你以為遠遠的賣了我我就回不來了,以為就沒人知道你們為了塊地害死我兒、你堂侄孫的事了,我偏偏活著回來了!”
她是個婦人,差役、保鏢們不好動她,只能央有力的民婦將她拉走。
黃大人聽著冤情慘切,忍不住要上去問一問,追到正門處,卻被人牢牢擋住:“這裡只許要到衙門告狀、無處安身的百姓們住。大爺若有狀紙,拿來登記就可住進去,若沒有,就請回吧,莫衝撞了衙門的地方。”
他想問的兩個人都住在告狀房裡,不容接近,而王家人更是被守得森嚴,窗戶上都看不見人影。一個衙差去檢視周圍,回來湊到耳邊低聲告訴他:“那窗戶都是反著光的,又不像瓷片,不知是明瓦還是琉璃,端的奢侈。”
給一眾有罪待押的人這樣好待遇,卻又讓恨他們的人在外面唱曲兒詈罵,實在不知那宋縣令是怎麼想的。
田師爺道:“要麼索性喚宋縣令來,憑大人這雙眼,難道還看不出他是真心為民做主,還是邀名之輩?”
黃大人微微搖頭:見是要見宋令,只是他還不想這麼輕易暴露身份。他有個一石二鳥之計,既能見識宋令斷案撫民的本事,又能進告狀房多瞭解些王家的行事,看看是鄉民愚昧,人云亦云,還是那幾位本地鄉紳騙了他。
他招呼田師爺上車,眉梢微挑,笑吟吟地說:“咱們將車停在這裡,下去聽唱曲兒時,叫人偷走了數匹綢料,這就去縣衙報官。然後咱們去見見那位傳說中治得城外大水,救了白毛仙姑的宋舍人——”
作者有話要說: 寫時想起來福建不下雪,不吃餃子,所以本土化了一下
上一章寫到比較晚,忘了放古文的參考資料,大家可能誤會是我寫的,其實不完全是,在這裡放一下給大家看一下原版吧
都選自皇明經世文編
第一段參考楊世奇論荒政
況聞今南方。官倉儲谷、十處九空、甚者谷既全無。倉亦不存。
第二段還是荒政論
皆鄉之土豪大戶。侵盜私用。卻妄捏作死絕。
還有“矯輕以從重,倚法立威,濫施重刑”一句,找不到原文了
第三段也是荒政論
欲修惠實政。惟在守令而已大抵親民之官得人則百廢舉不得其人則百弊興此固守令之責。
第32章
黃巡按如今打算裝作販綢緞的外地商人,若要上堂告狀還得給宋縣令下跪, 自然不能親告。田師爺也是個有才學的生員, 又在御史身邊當了幾年得力幕友, 受人欽敬,也不肯向縣官折腰。最後商量著由一個布政使司快手老於裝作管事, 拿著田師爺現寫的狀書到衙門報案。
幾個有經驗的差役將車內翻了一遍,弄作個失盜模樣,趕到衙門外作證物。黃大人與田師爺走到縣衙大門旁貼的“勸民息訟”、“禁止告狀雙方在衙前打架”“禁凌虐僕婢”“禁婦女燒香”之類公示前, 假作看告示, 偷瞄著老於遞狀子。
尋常縣衙都是逢三、六、九放告, 武平縣最近要審王家的案子,又添了五、十兩天, 恰就讓他們撞上了放告的日子。
老於一手捧著狀紙、一手抄著碎銀, 賠著笑請看門的衙役遞進去。看門的衙役偷偷袖了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