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幸好他獨自進城,沒跟著去林家,不然難保也要中了人家挑撥。
他暗暗慶幸,登上了縣衙的馬車,頓時有一股清涼怡人的香氣撲面襲來,頓時驅散了車外燥熱的氣息,叫他心神一振。
父親是好官,兒子也不俗。
抬眼顧望,馬車裡陳設著淡青色包綢軟墊,車窗也糊著粗葛窗紗,裡頭又有一道稍厚的綠綢遮光。車門外側掛著柔軟的滕皮車簾,內側是一副雪白的細葛軟簾。軟簾中間包邊處不知縫了什麼東西,竟貼得嚴絲合縫,下緣也緊貼著車板,人要進去得先拉著簾邊稍用力左右分開,放手後兩簾又會自動粘合回去,頗有趣味。
車廂裡不僅清涼,車頭處還有個小食桌,下面幾個抽屜裡備著鮮果、點心和竹筒裝的鮮梨汁、山楂酪、溫熱的茶水。竹筒不怕摔,筒口和筒蓋是按著現代飲料瓶口的樣式雕出螺紋的,擰緊了不容易灑,出行時帶著方便。
黃巡按親手擰開竹筒,喝了口清涼的梨汁,嘖嘖讚歎:“這可要說一聲巧思了。”
他不微服出行時帶的精巧茶具、點心遠比宋家的多,可也沒想過要弄這樣方便的車簾、竹筒,卻不知是有奇巧工匠,還是女眷的巧思?
他身為御史,對著個縣令之子、縣學廩生也沒什麼顧慮,直接就問了。宋時便大著臉說:“是我偶然想到的,其實只是在簾子邊上包了幾塊磁石,說破便不新鮮了。兩位先生也是北方人,不習慣本地這樣多的毒蟲吧?回頭我叫人送先生一副,裝在車上回去。”
竹筒倒沒什麼可說,叫匠人旋好內外口,比量著深度刻上螺紋,比榫卯結構還好弄。
黃巡按看著那道閉得緊緊的內簾,讚賞道:“宋舍人果然聰慧。我們來時聽鄉人說,舍人曾制過一種入水不沉的珍異寶物,前頭大雨中憑它救了許多人性命?還有鄉民說那東西是白毛仙姑所獻……”
他轉過眼看著宋時,神色溫和,卻難免帶著幾分上位者的壓迫。
宋時強行裝作不知道黃巡按身份,還得配合他交待問題——交待到領導滿意為止:“不瞞兩位先生說,我其實從不曾救過什麼白毛仙姑,也未曾親眼見過這人,是在唱曲兒人口中才聽著她的名字。”
沒錯,他最早就在歌劇《白毛女》裡聽說的楊喜兒這個名字。
他貌似無奈地笑了笑:“那樂婦隨口編詞,也不可當真。就比如當日我在水中救人的,並非什麼奇珍,不過是仿著黃河上常用的羊皮筏子,做了套小的、能穿在身上的皮衣罷了。”
那兩位都是北方人,自然知道羊皮筏子能鳧水,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武平這裡有的是舟船,倒把羊皮當作寶物了。”
宋時也陪著笑:“福建是富裕繁華之地,自古便有許多船上,哪兒用得上羊皮?我當時只是怕有人從船上掉下去,在那麼深的積水裡淹著,故而做幾件能穿在身上的皮襖,萬一掉下去也能浮一陣子,等人拿竹竿來撈。”
不過皮救生衣確實挺胖的,那天桓小師兄上堤來找他時,他們倆都套著救生衣,見面只能伸長了胳膊拉手,抱可能都抱不著。
黃巡按聽他說起水患,精神一振,問道:“那時水真的有那麼深,淹了哪幾處地方,城裡可有受災?”
宋時笑道:“可不是深,城裡也有幾處的水有這車廂底深了。城北魚溪決了堤,附近幾個村子都教暴漲的溪水淹了。還有巖前墟等處,水都沒到大腿了,百姓們也無法安居,糧食、家食、農具都順著飄了……”
他說著說著,臉色漸漸沉下來,鬱郁嘆道:“若非這場大雨下得太晚,淹得太廣,把今年秋天的收成都沖壞了,百姓也來不及補種,家父也實在不願上書請求朝廷賑濟。武平縣裡凡鄉宦、舉子、里老……都一體向府裡、省裡上書,好些有名的才子專門寫了請賑濟書和減免秋糧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