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竿網、正副、副挾之間傳遞,從慢到快、從低到高,待球勢蓄積到極點時再由次球頭傳給球頭,那球頭凌空一腳抽射,直穿風流眼!
一球入眼,席間歡聲雷動。
別的百戲或許有人不愛,唯有這氣毬是人人都會踢兩下,甚至不懂也能看出好壞的。
少年書生們指點著場上“那散立接得不差”,“這一下大肷踢早了”,“次球頭尚未踢端正,怎地就傳給球頭了”,“還是左軍贏面高,右軍球頭怎地又踢到網子上了”……
方提學和兩位閒居的老先生不如年輕人投入,卻也要憑經驗點評一番“左軍副挾這一拐跳得好”“右軍那副挾踢得有些低了,球路不穩”。連宋縣令這般年紀的老大人也憶了憶當年勇:“下官當犬子這般年紀時,蹴球高到一丈八,若下場踢球,也築得過風流眼。”
一丈八不算什麼!
方提學年少時最擅用肩背接球,上截解數壓倒高俅,不讓柳三複。王知府當年憑一雙鴛鴦拐踢七人場的“落花流水”,真能踢得那六人落花流水。張郎中則是個“腳頭千萬踢,解數百千般”的大家,球只要挨身上就似沾了鰾膠,摘它都摘不下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