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享受數百人矚目的風光時刻。

只可惜沒有攝影師給他們記錄一下。

不過這僅僅是宋時一個人的嘆息,那些學子走紅毯走得美滋滋,能站在簽名板前叫底下這麼多同為本省名流、有功名有才學計程車子看著,更是大大滿足了虛榮心。

也有幾個清高的、不願意走這種形式的,宋時亦不勉強他們。按著順序把名單唸完了,送最後一位才子下了臺,便道:“感謝諸位前輩、朋友支援,第一屆福建名家講學交流大會今日在此順利閉幕。如今離著端午長假結束不遠,哪位若急事要回去便可立刻安排離開,我等武平縣儒生忝為地主,自然要安排下車馬、程儀送各位出境。”

若是不急著回家的,待會兒還可以看錶演、參加晚宴,多在本地遊玩兩天:願意遊山玩水的,組委會工作人員、本地林泉社才子可以陪伴諸人遊覽李綱讀書堂、靈洞山、定光古佛寺等景點;若不想出行,仍願與朋友交流治學經驗的,還可以登記借用講臺,講解自己的理念。

“借用講臺”之詞剛說完,臺下便響起一片雜亂的歡呼聲、置疑聲:

這講臺竟是普通學子也可以借用,可以登臺上來講學麼?

只要登記就能講,不挑人身份?那豈不是什麼人都能上臺,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了!

那若是學問不佳,講的東西誤人子弟呢?

主持人宋某連連擺手,按下聲浪解釋道:“本場大會所有參會聽講之人雖都是受邀而來,卻也是聽了四位老師講學,以為值得聽、值得學,才留到今日的吧?那麼諸位登臺之後能留下多少聽課的學子,便憑各自的學問了。”

眾人從能登上大講臺的激動中回過神來,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這兩天聽課人多,是因他們都是組委會一家家寄請柬請來的,不是說什麼人登臺講學都有這樣的規模。如今大會已經結束,組委會不僅不再組織全體來賓參加講學,還安排了縣內遊,他們不光要自己找肯聽課的學生,還得跟官方組織的旅遊活動搶人,不然……

就是登上講壇,也得面對空空如也的座位了。

眾學子思緒紛紛,也有的跟身邊人低聲商議如何應對這機會:一者不管三七二十一,搶先登記,過了高臺講學的癮再說;再就是放棄講學,趁假期最後三天享享寄情山水之樂;而那些沒有俗務纏身、不急著回鄉的就可以兩樣都選,先玩夠了再試著登臺。

他們還在座上盤算著,宋主持人已下臺安排轉換場地,組織學子到前面空場觀看閉幕式表演。

講壇上是不能表演的。

必須要維持講壇的專業性,只能用於學術交流,經營出個稷下學宮那樣的高階形象來。不然他們一個小小的中縣縣城,憑什麼開省級學術交流會?

===================

不遠處廣場旁早已架上了新綵棚,下設桌椅,擺著酒水吃食。綵棚旁安排了本地瓦子中最受歡迎的百戲藝人輪流表演,頂竿、吐火、舞劍、說書……壓軸的卻是兩隊圓社蹴鞠。

不是平常的小踢、場戶,而是正經築球。

場中架起兩竿三丈高的竹竿,中闊二尺八寸,頂上用竹竿隔出豎長一尺的空隙,左右都用網子攔著,只餘中間一個圓形球門——大概是為了符合圓社子弟的風流人設,這球門就叫“風流眼”。兩隊球員分立在球門兩側,都穿著圓社制的短打球衣,一隊著青衣、一隊著緋衣,規規整整,只是人少些,各隊都是十二人。

風流眼下立著一個裁斷勝負的“都佈署校正”,手中拿著兩根竹籤讓各隊球頭抓鬮定先後。

武平縣雖是小地方,但山民好武風氣重,運動的風氣自然也好,圓社水準不比大州縣的差。抓著鬮的青衣球頭回身一勾,傳到正面對球門的驍色腳上,又在左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