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二章 村村通,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詹天佑也早就從鄺榮光那裡知道了張廷蘭的身份和地位,這個年輕人在奉軍之中說話堪稱一言九鼎,尤其是建設鐵路這種事情,張廷蘭的態度就是奉軍的態度,張廷蘭的意志就是奉軍的意志。詹天佑多年以來都為了鐵路奔走,他感受最深的一個字就是難,方方面面的阻力,尤其是來自列強的阻力,沒有一個強大的政府在背後支援著,鐵路根本就別想修建起來,奉天政府能對修路這麼重視,也讓詹天佑看到了修建鐵路的希望。
“拙言,奉天有什麼具體修路的規劃沒有?”
“有,我準備在南滿鐵路的東西各修一條幹線,基本上和南滿鐵路平行,東干線聯絡吉林和奉天兩省,西線聯絡奉天和黑龍江兩省,這樣再配合中東路,奉天就能打破日本人的限制,擁有了自己的鐵路網路。”
詹天佑一聽張廷蘭的話,頓時眼睛也睜圓了,修建兩條鐵路幹線,這個計劃不可謂不宏大,奉軍能有這個魄力,也是國家之福。詹天佑腦子快速的轉動,東三省的地圖就在他的腦中閃過,閉目想了一會,然後說道:“拙言,我估計了一下,東線要從奉天開始,經過海龍,一直到吉林,然後在向外延伸,能夠連線長春和呼蘭等地,能把黑龍江也納入進來。西線經過通遼,洮南,白城子,一直到齊齊哈爾,奉天和黑龍江就聯絡起來了。這只是大致的規劃,具體的線路,還要實地考察,最後確定下來。”
詹天佑不愧是修鐵路的專家,一下子就把路線大體確定下來,和張廷蘭的估計也差不多。對於詹天佑的本事,張廷蘭更加有信心了。
“詹先生,修鐵路是燒錢的事情,奉軍的財力恐怕還有一點困難,因此我準備先修東線,然後在動工西線。”
“嗯,這也是穩妥的辦法,東北地形平坦,修鐵路的難度不大,從吉林到奉天。東線大約是四百公里,我估計所有資金算起來,至少要五百萬,的確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老同學,你算多了!”鄺榮光在一旁笑了起來:“奉天修鐵路。根本不用花這麼多錢,修路所需的一切東西。奉天都能自己生產。就算現在不能生產,很快也能生產了,幾乎沒有什麼要進口的。而且從這次奉軍和日本人的衝突來看,奉軍的動員能力也是超強的,能組織大量的民工,兩樣加起來。我估計有三百萬就能把這條鐵路拿下來!”
鄺榮光的話徹底讓詹天佑吃驚了,能自己生產所有東西,這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都勢必登天還難。小小的奉天,關外的苦寒之地,什麼時候有了這樣的工業實力?聽在耳朵裡,簡直就像是天方夜譚一般,不過詹天佑也知道鄺榮光不會撒謊,奉天的實力真的到了這個地步麼?
看到詹天佑有些疑惑,張廷蘭主動給他解釋:“詹先生,奉軍正在建設鞍山鋼鐵廠,如果投產之後,每天至少能生產一百噸鋼鐵,而且產能還有很大的挖掘潛力,另外鋼鐵廠還有配套的鐵軌車間,能夠自產鐵軌。收復了中東路之後,哈爾濱總工廠落到了我們的掌握之中,現在已經改稱哈爾濱鐵路車輛公司,鄺景揚先生正在管理,估計很快就能生產出機車而後車廂。其餘的水泥建材等等物資,奉天也都能輕鬆解決。”
詹天佑十分用心的聽著張廷蘭的介紹,一面說,他一面點頭稱讚,中國修鐵路之所有困難,很大程度上就是工業幾乎一片空白,什麼都要靠著列強,這樣怎能不讓人家卡脖子啊!現在奉軍不只能夠生產鋼鐵和鐵軌,甚至連機車都能生產,詹天佑怎麼不興奮啊。
“拙言,所需東西自己生產之後,不知費用能大幅度的降低,而且咱們想怎麼修,就怎麼修,不用擔心別人限制,如果供應充足,我有把握在兩年之內,把東干線修出來!”
詹天佑並不是信口開河的人,他這麼說,就代表著有了十足的把握,張廷蘭心裡頭默默算了一下,兩年時間正好是1919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