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一章 詹天佑,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廷蘭的話可不是吹牛,自從和俄國人較量之後,奉軍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精神面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和國內的軍隊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北京和奉天更是近在咫尺,如果奉軍突然發難,老段還真沒有辦法收場,只不過張廷蘭也清楚,破壞容易,爛攤子卻沒有辦法收拾,這個倒黴的工作還是留給段祺瑞撐著吧。
“拙言,答應了擴軍的要求,老段一樣會向日本出賣東北,咱們該怎麼防範啊?”
“怎麼也防不了,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咱們已經被惦記上了,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刀磨得鋒利起來,賊敢來,咱們就剁了他!”
楊宇霆也很清楚,張廷蘭說的一點錯沒有,關鍵時刻就靠著自己的實力,別的都沒用。
“擴軍容易,一年就有幾十萬,上百萬的關內民眾到東北謀生,挑選幾萬青壯一點問題沒有,只是唯一的問題就是軍官隊伍嚴重跟不上啊,講武堂第一批的學生已經畢業了,現在第二批也招收了,不過也就是一百多人,杯水車薪,根本不夠用!”
張廷蘭一聽楊宇霆的抱怨,他也深有感觸,東三省不只缺少軍事人才,其他各方面的人才都嚴重缺乏,這已經成了張廷蘭的一塊心病。
“軍官培養是有周期的,咱們也不能揠苗助長,但是光指著東三省的人才,肯定不夠用,還要從關內招募人才,尤其是諸如保定軍校,辦學時間長,積累的學生數量也多。儘量多招募一些吧!”
光靠著自己培養,已經不能滿足奉軍的需要了,向關內招募一些人才,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這個主意我也想過,不過東三省畢竟處在關外,氣候條件不好,而且那些軍校的關係也是盤根錯節,人家也都是香餑餑,畢業之後,直接能進入北洋軍。有多少人願意跑到關外受苦。”
這個問題張廷蘭也清楚,畢竟東三省從清末才開始開發,在很多人眼中,這裡還是苦寒之地,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才不會有那麼多闖關東的呢。
“要想吸引人才,就要改變老百姓對奉天的印象。鄰葛。你說咱們出錢拍個電影怎麼樣?”
楊宇霆雖然足智多謀,但是聽到張廷蘭的這個想法之後,也是大大出乎意料。
“拙言,電影都是才子佳人,王侯將相,咱們拍奉天。你準備拍什麼啊?”
“什麼都能拍啊,廣闊的黑土地,剛剛建立的工廠,鐵路。北市場,總之一要展示東北的富饒,二要展示建設成就,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只要到了東三省,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就不信吸引不了人才。”
在後世弄個城市宣傳片,國家紀錄片之類的東西十分常見,而且很多政府都願意投入大價錢,宣傳城市的形象。但是在這個時代,別說是中國,就是西方世界都沒有這麼幹的,而且電影還是一個剛剛興起的東西,很少有政治人物意識到了電影的宣傳作用。
不過張廷蘭還是比較清楚的,電影能做到圖文並茂,比起乾巴巴的報紙,有太多的趣味了,而且老百姓沒有見過,第一次看到,肯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廷蘭越想越覺得可行,至少能在老百姓面前製造一個好印象,改變奉軍的象形。
“就這麼辦了,現在我就安排人手,到上海灘,找幾個拍電影的過來,給東北拍一個紀錄片,保準一炮走紅!”
楊宇霆對這種太過超前的方式還有些將信將疑,不過張廷蘭願意折騰,他也不會攔著,如果真能吸引到一批人才,這也是難得的好事情。
他們兩個又商量了一下如何應付老段和小徐,然後楊宇霆將情況報告給了張作霖,老張也很贊同這個想法。原本奉天勢力不夠,就要傍著大樹,那時候就要儘早表態下注,下的越早,好處越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