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章 要挾,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老袁死了之後,北洋徹底四分五裂,大總統黎元洪和總理段祺瑞之間的明爭暗鬥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圍繞著參戰的問題,雙方矛盾十分尖銳,老段也多次試探這些地方實力派的,尤其是戰勝了俄國人,風頭正盛的老張,更是重中之重。
為了換取老張的支援徐樹錚不得不丟擲了橄欖枝:“軍人也是國家的一員,理應對政治發表自己的看法,雨帥一手收復了中東路,更是民國以來少有的壯舉,參戰大事關係重大,總理迫切需要雨帥的理解,而且東三省邊防責任重大,也需要增強兵力,我們雙方理應通力合作。”
徐樹錚把話說的已經再明白不過了,只要老張能支援段祺瑞,老段就會准許奉軍擴充軍備,雖然奉軍擴張不是段祺瑞能反對的,但是老段如果能夠支援,軍隊就能夠名正言順,好處還是不少的。
奉軍的這些軍頭也都在一旁思量,張景惠也開口問道:“秘書長,參戰之後,中國需不需要出兵,如果要出兵是從各省抽調,還是重新編練,軍餉軍械又從哪裡來?”
張景惠平時糊里糊塗,不過這個時候問題確實相當有分量,正是大傢伙關心的,如果段祺瑞藉著參戰之名,把各地的軍隊都調到歐洲,前去充當炮灰,打著參戰之名,行削藩之實,大傢伙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總理已經和列強協商過了,中國參戰並不需要派出軍隊。只要派遣一部分勞工就行,不費一槍一彈。就能得到戰勝國的地位,這是非常合算的事情。”
“徐秘書長,既然不用派軍隊,我看就不必大張旗鼓的參戰了。”張廷蘭在一旁笑著說道:“德國是歐洲大陸的強國,即便是戰敗了,他們的科學技術依舊是歐洲領先的,在世界上也很有影響力,我們不必得罪德國人。因此我建議不妨各省共同組建一個勞務出口公司。列強需要多少勞工,咱們就提供多少,這樣才能兩全其美,您看這個想法如何?”
張廷蘭的話一出口,老張聽絃歌而知雅意,立刻笑著說道:“拙言的建議很穩妥啊,得罪德國實在是不智之舉。我看還是不要宣戰的好!”
老張何等精明,張廷蘭的話說完之後,徐樹錚的眼中閃過一絲異色,老張迅速就捕捉到了,心裡頭瞬間就明朗了,老段還是準備藉著參戰的機會擴充軍備。其實道理很明顯,沒有好處,老段會急著參戰麼。
奉軍如今乃是一方諸侯,當然不願意老段做大,因此張作霖故意順著張廷蘭的話說。就是要把徐樹錚逼到牆角上。
徐樹錚聽到了這話,果然神色有些變化。沉吟了半晌,才說道:“雨帥,參戰不參戰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宣戰之後,我們就是正大光明的戰勝國,能夠收回失去的主權,能夠廢除各種條約,解除種種限制,好處太多了,如果不參戰,這些好處就沒有了。”
“還是徐秘書長高見,如果能收回國家的主權,參戰也是好事情。”張廷蘭繼續說道:“那不知道和列強談得怎麼樣了,是否簽訂了協議,他們準備用哪些特權來換取我們參戰呢,是關稅,還是租界,是鐵路,還是駐軍?如果真能把南滿鐵路收回來,我想所有奉軍將士一定願意聽從總理的號令,哪怕真的上戰場,埋骨他鄉,也是萬死不辭!”
張廷蘭一番話說的是大義凜然,類似的話上次張作霖也提起過,收回主權這種事情必須落實到條約上面,不然空口說白話,就一點意思也沒有了。
這一點又一次擊中了徐樹錚的命門,收回主權之說只是北洋一廂情願,英法等國根本沒有同意,小徐的心中也是一陣陣的翻騰,奉軍上下果然不好對付,他這套說辭對付別的軍閥無往而不利。
大傢伙一聽說不用自己派兵,還能收回主權,就毫不猶豫的點頭了,北方的各省督軍還組建了督軍團,替老段搖旗吶喊。可是到了奉天這裡,漏洞就被牢牢的抓住了,老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