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八十二章 超額完成,奉系江山,青史盡成灰,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寸山河一寸血,那是弱者的無奈悲壯,那是不懂建設國家的懲罰,真正的強者,應該用鋼鐵徹底碾碎對方,用滾滾洪流淹沒敵人。
而且中國的鋼鐵產業發展勢頭並沒有減慢,而是越發的驚人,除了東北,華北,武漢等地,安徽馬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海南的石碌等大型鐵礦也陸續發現,一批新的大型鋼鐵企業建立起來。
在未來五年之內,中國鋼鐵產能至少還能翻一番,達到1000萬噸,這當然是政府的估計,其實張廷蘭很清楚,如果操作得當,這個數字還會增加更多,道理很簡單,經濟大危機就要來了,抄底西方的時機已經不遠了,第二個五年計劃,中國還會迎來更大規模的發展。
除了鋼鐵之外,以1923年作為基礎,原煤為1.31億噸,增長98.596,發電量為310億度,增長204.4%。機床產量達2.8萬臺,增長17.7倍;棉布為50.6億尺,增長3296,糖86萬噸,增長92%。
另外更為重要的是糧食產量達到了萬噸,根據1926年結束的人口普查,中國總人口達到了4.99億。
其實說起了也是一個悲哀,從清末,一直到民國,中國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人,只能透過食鹽的消費數量,來進行估算,其實所謂的四萬萬五千萬,不過是一個虛數而已,由於統計不準確,實際上還會有隱藏人口。
在原本的歷史上,直到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才知道中國有超過6億口,滿打滿算,民國三十八年,中國人只增長了不到一億人,按照當時的生育數量計算,中國至少餓死了兩三億人。
如果按照後世的標準,幾乎年年都有饑荒,更要命的不只是天災,還有花園口決堤的**,算起來中國人在民國這段時間之中,遭受的苦難簡直難以計算,或許只有在十里洋場裡跳舞的人,才會懷念那個時代。
對於此時的張廷蘭來說,隨著國家統一,醫療條件改善,人口大膨脹的時期也快要到了。按照目前的數額計算,人均糧食260公斤,雖然還不夠溫飽,但是已經基本不會出現餓死的情況了。
不過糧食的壓力依舊十分巨大,為了應付人口的快速增加,加大開發南洋的力度,將婆羅洲打造成新的糧倉,同時繼續增加化肥產量,只要讓糧食增產的速度,跑贏中國人口膨脹的速度,就可以讓中國基本擺脫飢餓的陰影了。
“拙言,目前化肥每年增產達到了50萬噸,比原定的30萬噸足足多出了20萬噸,另外根據估算,婆羅洲五年之內能開出3000萬畝的土地,另外加上東北和西北的農產,糧食危機基本能夠解決,相反不只不用擔心捱餓,我們還能適當的出口糧食,換取外匯了。”
王永江欣喜的說道:“當初拙言你就說過,中國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捱打,一個是捱餓,現在十年下來,我們可以驕傲的宣佈,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了!”
張廷蘭也是哈哈大笑,格外的暢快,一直以來,張廷蘭的肩頭都有一副沉甸甸的擔子,甚至在最初幾年,他一閉眼的時候,就彷彿能聽到炮擊北大營的聲音,就彷彿能看到幾十萬的同胞,慘死在南京城,就看到山河破碎,無數同胞哀嚎……
來到了這個時代,殘酷的現實,就迫使任何一個政治人物,都有一種使命感,必須改變這個世界。直到今天,心中的陰雲全都散開了,中國已經膨脹的足夠龐大了,雖然還不至於強大到無人敢於侵犯,但是至少說,中國已經擁有了擊敗任何對手的信心。
除了工農業的發展之外,交通事業也進步飛快,萬眾矚目的川漢鐵路已經完工通車。就因為這條鐵路,才掀起了保路運動,最終讓滿清覆滅。
而現在川漢鐵路修通,不只實現了四川民眾的夢想,更是將四川,湖北牢牢地聯絡在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