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平荊滅蜀,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匡胤手中,國家機器開始全力運轉。
說到這裡,要簡單介紹一下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政治制度承襲後周又有所改進,後周三相退休後,趙匡胤考慮到後周時期宰相權力過大,朝堂上有時候還要皇帝以禮相待妨礙皇權,決定不再設宰相。但宰相之名不設,統領百官的人畢竟還要有個名號,北宋承襲三省六部制,但政治中樞的中書省門下省已經合署辦公多年,中書門下的頭目就叫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了方便以後就簡稱為“同平章事”。同平章事一般為二人,從一品,在同平章事之下設參知政事,二到三人,正二品。
這是中書門下的宰執配置,中書門下宋代簡稱中書,辦公的地方又叫政事堂,號稱東府,抓政治,與其對應的是西府,即樞密院,抓軍事。樞密院設樞密使一人樞密副使二人,樞密使從一品,樞密副使正二品。由於宋朝極度重視文官,所以總領軍事的樞密院頂級大佬基本都是文官出身,中書和樞密院兩府頂級大佬就這麼幾個坑位,所以經常出現兩府的大佬互相提拔到對方那裡去的。
有宋一代戰事頻繁,樞密院的地位極高,同一件事既涉及國內政治經濟又涉及軍事的情況比比皆是,東西兩府經常互相撕逼,尤其是樞密院的頭目,面對政事堂的攻擊從不示弱,反正大家都是科舉考試爬上來的,都是滿腹經綸,別看我領軍事,朝堂上對噴起來那可是毫不嘴軟。
按道理說,作為百官之首的同平章事是兩位,即左相和右相,但北宋開國之初,百廢待興,加之趙匡胤個人威信極高,權力集中好辦事,在君臣二人的默契之下,北宋之初形成了獨特的趙普“獨相”的局面。
獨相歸獨相,班子要執行就得有充足的班子成員,就憑趙匡胤和趙普兩個人就算是累死也忙不過來,趙普任相沒過多久,兵部侍郎薛居正、呂餘慶任參知政事。
班子都換了自己人了,就可以徹底甩開膀子幹了。乾德二年十一月初,北宋以截獲後蜀約北漢共同伐宋的蠟書為名,正式下詔伐蜀,兵分兩路,北路路由王全斌率領三萬大軍從鳳州(今陝西鳳縣)向南進攻,東路路由劉光義率兩萬大軍從歸州(今湖北秭歸縣)向西進攻。值得一提的是,在劉光義的東路軍中,副將是曹彬。
曹彬,軍旅世家,父親是後周將領。小時候父母給他找了一大堆玩具給他玩,他單單從眾多玩具裡挑出來打仗用的戈,其他看也不看。長大後器宇軒昂,在後周軍中任監軍,曹彬有個特點-正直清廉,在後周時期就歷次拒絕賄賂,生活樸素。趙匡胤建宋稱帝之後原後周的文臣武將紛紛跪舔,曹彬作為後周的宿將卻沒有主動表態,而是像在後週一樣正常的履行職務。
趙匡胤宿知曹彬品行,此次伐蜀曹彬雖只是東路軍的副將,卻在最後拯救了宋軍。
按照配置來說,北路軍是主力,北路軍的統帥王全斌是當時北宋的一員名將,從後周開始就跟著柴榮經歷了多次戰爭,後來北宋建立後又參與了平定李筠的叛亂,軍中威望很高。東路軍統帥劉光義履歷相仿,也是從後周開始任軍職,後來也參與了平定李筠的叛亂。
後蜀這邊就有意思了,唯一的名將高彥儔守夔州對抗東路軍,當初策劃與北漢夾擊宋朝的後蜀權臣王昭遠親自統兵北上與宋北路軍對決。
說到王昭遠,這個人算是後蜀皇帝孟昶“昏庸”的一個實錘,王昭遠從小孤苦無依,跟著一個老和尚混日子,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後蜀高祖孟知祥入蜀後曾經召集僧人做法事,王昭遠就跟著師父一起去應召,做了幾次後孟知祥發現這個孩子聰明伶俐,侍奉師父非常細心周到,正巧當時太子孟昶要開始讀書了,缺個伴讀書童,孟知祥一合計,就你吧。
命運常常會突然給人準備一份大禮,王昭遠顯然被這份大禮砸中了。進宮伴讀之後,由於從小侍奉師父非常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