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平荊滅蜀,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心應手,王昭遠把小太子也侍奉的非常開心,成為了太子的絕對心腹。孟昶即位後就讓王昭遠做了個捲簾使,捲簾使顧名思義就是在聖駕旁卷珠簾的,兼一些端茶倒水呈遞公文的日常事務,相當於貼身助理。後蜀廣政十一年,樞密使王處回常年賣官鬻爵貪贓枉法被告發,孟昶不忍殺他,便將其貶官外放。樞密使一職一時空缺出來,孟昶沒有安排別人,而是安排了王昭遠代行樞密使職權。
王昭遠是皇帝跟前的紅人,沒人敢惹,只有一個人看出王昭遠不行,那就是孟昶的母親李太后,史書記載,李太后多次告誡孟昶王昭遠不堪大用,但孟昶都聽不進去。
李太后還告誡孟昶,國家唯一值得重用的將才就是高彥儔,孟昶同樣沒有聽進去。
後來的事實證明,王昭遠是真的不行,高彥儔也真的是國家的忠臣。李太后的眼光非常獨到,但如此睿智的人卻無力阻止後蜀的滅亡,後來還要眼睜睜的看著兒子的慘死,不能不說是一種折磨。
不管怎樣,王昭遠還是帶著後蜀皇帝孟昶的殷切希望出征了。出征前王大將軍搞了把鐵如意,自認為揮動起來與諸葛亮相似,他告訴別人,這次出征除了克敵制勝之外,還要率兵出漢中取中原。
能不能取中原不知道,反正中原的北路軍馬上就要來取他的狗命了。
從十二月份北路軍進入蜀境之後,基本上就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一路從陝西中部打到陝西南部,前鋒將領史延德率軍到了三泉寨(今陝西沔縣),正好遇到了蜀軍韓保正率領的前鋒部隊。韓保正對軍事顯然是個外行,放著好好的關卡不守卻在關前列陣迎敵,史延德一看來了道送分題立馬衝了上去,蜀軍上去就被打懵了,一仗下來一敗塗地,三泉關也丟了。宋軍乘勝追擊,一路攻城拔寨,王昭遠一敗再敗,最後退到了劍門關。
劍門關是蜀中最重要的一道關卡,宋蜀兩軍都非常重視這座雄關,由於王昭遠撤退,王全斌大軍在關北兵不血刃的拿下來重鎮廣元,得到了大量糧草輜重,稍作休整之後便向劍門關全軍進發。到了劍門關下,這次蜀軍學聰明瞭,不再出關野戰,兩軍隔關對峙,宋軍一時無計可施。王全斌找了幾個蜀軍的降卒問話,得知離關外二十里處有一條小道,小道兩岸都有渡口,於是派史延德領偏師從小道進軍,約定史延德到達對岸後與主力前後夾擊劍門關。誰知王昭遠把逃跑精神發揮到了極限,得知史延德率軍登岸後不組織蜀軍狙擊,反而拔腿就跑,劍門關也不要了,王全斌沒費什麼力氣就拿下來劍門關。
接下來的戰鬥徹底失去了懸念,王全斌率軍一路追,王昭遠一路跑,一直追到成都東北方不足二百里的東川(今四川三臺縣),蜀軍全軍覆沒,王昭遠和監軍趙崇韜被俘。
宋軍北路軍一路高歌猛進,東路軍也沒閒著。東路軍從歸州出發後,水陸並進,蜀軍接連敗退。一直打到夔州,遇到了蜀軍唯一的名將高彥儔。高彥儔率軍屯駐在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縣),宋軍一來高彥儔便安排蜀軍堅壁清野,堅守不出,屬下看不過去,紛紛嘲諷高彥儔膽小如鼠。高彥儔守城剛沒幾天,副將和監軍便按捺不住,領了數千蜀軍出城迎敵,結果蜀軍苦戰半天被擊敗,敗軍往城裡退卻,守城的蜀軍擋都擋不住,宋軍趁勢殺入白帝城,高彥儔率軍與宋軍巷戰力戰不支,最終自焚而死。
高彥儔一死,後蜀便失去了東部的屏障,劉光義的東路軍一路打到遂州(今四川遂寧)。
到了這份兒上,後蜀也只能投降了,朝中大臣有不少主張堅壁清野,與宋軍血戰到底,孟昶鑑於兩路蜀軍開戰以來的投降作風,再戰也是徒勞,決定舉國投降。
乾德三年正月十九,王全斌率儀仗在成都城外昇仙橋接受了孟昶的投降禮,後蜀滅亡。
後蜀雖然滅亡了,蜀地卻沒消停下來。王全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