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范仲淹的抗爭,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科舉考試取得好成績,范仲淹來到了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
睢陽書院是當時北宋最大的書院,書院本身只藏書,並不提供應試教育,但大量學子借閱書刊之餘談古論今裁長補短,久而久之,書院成了學子們學習的好地方,不僅可以方便查閱書籍,還時不時有學術大拿前來講學,思想在碰撞中得到昇華。
睢陽書院有些類似沒有教師的衡水中學+國家圖書館+現實版百家講壇,在這樣的環境下,睢陽書院人才輩出,中舉中進士都是小意思,好幾個人最後官居宰相。
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以“朱說”之名考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廣德軍(今安徽廣德縣)司理參軍。做了官之後,范仲淹就把母親接回身邊奉養,之後范仲淹在多個地方任職,范仲淹在各地任職時逐漸開發出一項罕見技能:治水。史書記載范仲淹分別在泰州西溪任鹽倉監期間參與修築海堤、在興化任縣令期間主持修築河堤,有效的減輕了當地的水患。
天聖五年母親病逝,范仲淹為母守喪住在應天府,應天府知府晏殊知道範仲淹學識淵博,於是邀請他到已經改名為應天書院的原睢陽書院任職,全面管理書院日常事務。
范仲淹在應天書院任職期間,藉助書院的平臺與眾多學者探討古今天下大事,學識和眼界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寬。天生六年,針對當時真宗朝留下來的一些時局弊病,范仲淹向朝廷上梳《上執政書》,主要從改革吏治、裁撤冗官、興辦教育等多個角度陳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由當時已經進入中書的晏殊彙報給了仁宗,仁宗聽後大為讚賞,安排范仲淹來到中央任職,擔任秘閣校理。
只是晏殊同志實在沒想到,范仲淹不僅僅對國家政策有獨到的見解,對於朝廷的規矩也堅持著極強的原則。
第一次請求仁宗不要拜太后的上梳被晏殊堵回來之後,范仲淹不屈不撓,老夥計你不讓我上梳不是嗎?害怕內容太敏感影響朝政和諧,那我就乾脆直接把話挑明,你劉娥皇太后必須還政給仁宗。
接著,范仲淹就真的上梳了,內容就是請太后撤掉朝堂上的座位,回後宮去,以後不要再出現在朝堂上了,朝堂上的事情由仁宗自己決定。
滿朝文武裝聾作啞都這麼多年了,范仲淹這是在打所有人的耳光。
不出意料,晏殊又給范仲淹的上梳給摁下去了。自己的一片熱忱總是無法上達天聽,就這樣到了第二年天聖八年,范仲淹不願再在朝中浪費時間,提出離京到外地赴任,很快便被批准,前往河中府任職。
范仲淹出任地方後,反而依然對中央念念不忘,多次上梳給中央提建議,包括建議不要大興土木修建樓堂場館、對精簡吏治和提拔官員提出更具體的實施方案等等極具參考價值的建議,都得到了仁宗的讚賞。
同時,范仲淹請求劉娥還政給仁宗的上梳繼續的全部被晏殊壓下,不給上報。
從另一個側面來看,晏殊不僅是在維護朝中微妙的平衡,也是在保護范仲淹,只給大領導呈報看後會表揚的,不給大領導呈報看後會罵孃的,延續了范仲淹的政治生命。
范仲淹的諫言在劉娥面前如同螳臂當車,然而劉娥邁向權力巔峰的那一步也始終遭遇各種阻力無法邁出。
天聖年間,王欽若回朝之後立即充當了劉娥的政治同盟,但介於王欽若已經臭名遠揚,朝堂上附和他服從他的人很少,形不成勢力。王欽若死後,繼任首相王曾對劉娥只是假意順從,關鍵時刻從來不表態支援,搞的劉娥非常不爽。天聖七年六月,真宗的玉清昭應宮失火,劉娥藉著火災的由頭罷免了王曾,時任參知政事的呂夷簡就任同平章事。
呂夷簡這個人來頭極大,是太宗朝宰相呂蒙正的侄子,家世顯赫加上人又聰明,真宗鹹平三年年僅二十二歲的呂夷簡就進士及第,此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