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范仲淹的抗爭,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即使魯宗道等宰執反對,劉娥還是對最高統治者的寶座一直有所想法,可形勢已經逐漸不允許她再做什麼動作了。
天聖七年十一月冬至前一天,仁宗打算率文武百官給劉娥祝壽,在這麼喜慶的日子裡,時任參知政事的晏殊接到來自一名秘閣校理(宋代官職,負責管理皇家圖書館)的上梳,聲稱天子與太后本是家人,在皇宮中可以以家人身份相處。但現在太后臨朝參政,天子還需要跟百官一起向太后叩拜行禮,有失天子尊嚴,沒辦法給後世做出榜樣,勸仁宗取消此次祝壽。
晏殊老師我們都很熟的,他的《蝶戀花》千古傳誦,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想必大家都會背兩句,但晏殊老師除了詩詞功底了得外,還是一名出色的官員。
真宗景德二年,年僅14歲的晏殊參加殿試成績出色,獲同進士出身,受到真宗青睞,此後一步一個腳印的提拔升遷,在仁宗天聖年間先後任樞密副使和參知政事,為官風格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受到真宗仁宗兩代皇帝的讚賞。
為什麼那位秘閣校理的上梳會到了晏殊手上呢?因為這位秘閣校理是晏殊舉薦的,換句話說這位小官員就是晏殊的人,所有大臣的上梳到了中書,宰執們都會看看是誰的人上梳的,誰的人誰把關,萬一上梳沒大沒小惹得皇上不高興被問責了,中書的宰執也得跟著吃不了兜著走。
這位膽大包天的秘閣校理叫范仲淹,晏殊拿到范仲淹的奏疏氣不打一處來,逮著范仲淹一頓狂噴,范仲淹你這小子是不是不想活了,這麼狂妄的提議你也敢上梳。
范仲淹嚴肅的回答晏殊,一直以來都很感激老師的推薦,但是作為臣子就一定要秉公直言,請老師理解。
這次上梳最終還是沒能到達劉娥和仁宗那裡,被晏殊壓了下來,范仲淹暗自下決心,一定要繼續上梳,堅持到劉娥還政給仁宗。
堅持的范仲淹打算一條路走到黑,他的字典裡從來就沒有放棄二字。
范仲淹祖上在唐代時曾做過宰相,父親範墉曾在吳越為官,錢俶投降北宋後,範墉隨之來到北宋河北正定任職。範墉一世為官卻一世清廉,范仲淹出生的第二年範墉病逝,由於家裡沒什麼積蓄,范仲淹母親連範墉的喪事都辦不起,最後朝廷得知範墉清廉送來了銀兩,幫助范仲淹母親把範墉的靈柩運回蘇州老家安葬。
喪事過後,範媽媽帶著年僅兩歲的小范仲淹無依無靠,經人撮合嫁給了山東人朱文翰,小范仲淹也改了名叫“朱說”。
范仲淹是幸運的,母親再嫁之後,繼父對范仲淹視如己出一直照顧有加,母親則除了督促范仲淹勤奮讀書之外還教育他生活應當克勤克儉,從小給他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范仲淹吃驚的發現,怎麼都在一個家生活,我平時勤儉節約,其他幾個兄弟都是花錢大手大腳,而且母親也只管自己,不怎麼管其他兄弟。出於天生的責任感,范仲淹勸其他幾個兄弟不要太過浪費,沒想到兄弟們直接回懟,我們花自己朱家的錢,跟你有什麼關係?
當時的范仲淹剛剛二十歲出頭,聽到兄弟們這樣說,感到驚駭不已,後來從街坊鄰居那裡打聽到,自己本是姑蘇范家的兒子,父親病逝後母親為了生計改嫁給了繼父。
年輕小夥范仲淹得知真相後悲喜交加,悲的是自己親生父親竟然早已病逝無法再見,喜的是這些年繼父待自己如同親生兒子,母親和自己在這麼一個優渥的環境下生活了二十年。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讀書人的基因深深地刻在范仲淹的骨子裡,如今長大成人得知自己身世後,范仲淹更是要自力更生成就一番事業,於是,淚別了母親之後,范仲淹踏上了新的求學路。
讀書人想成就事業,無非就是考取功名,范仲淹也是走的這條路,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