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朝堂傾軋,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司馬光就任門下侍郎,終於進入宰執班子。
解釋一下門下侍郎,元豐年間為了裁撤冗官,神宗曾經主導過一次官制改革。改革之後的宰執名稱也發生了變化,原來正宰相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我們簡稱同平章事,改革後正宰相叫尚書左僕射和尚書右僕射。
原來的副宰相叫參知政事,改革後把副宰相用三省對應起來,分別叫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
樞密院那邊,樞密使的稱呼全部改為知樞密院事,樞密副使全部改為同知樞密院事。
改完之後名字比較亂,為了方便以後就按照宋人自己的叫法,東府這邊就叫宰相,西府那邊就叫樞相。
司馬光雖然進入宰執做了副宰相,可宰執班子裡好幾個都是新黨,接替王珪出任首相的蔡確、樞相章惇,都是當年王安石的鐵桿親信。
新黨把持中央?高後自有妙計,司馬光剛回朝不久,高後就下詔,任首相蔡確為山陵使,去給神宗修墓去了。山陵使去修墓都要離開京城,到北宋皇陵的河南嵩山一帶,而且根據傳統,山陵使完成任務回朝之後都要主動辭職,這麼一來,新黨的首相就不動聲色拿下了。
首相走了,次相韓縝是首相蔡確的政敵,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韓縝對高後和司馬光沒意見,副宰相曾公亮是出了名的舊黨,兩個人都是司馬光的盟友,中書舊黨三比一佔優勢。
搞定了兩位正宰相,可還有樞相章惇呢,這位可是強硬的新黨,也不好對付。
沒關係,國家政策法規都是從東府出的,樞密院只負責軍事,大不了商量國家大事揹著章惇不就行了?
於是,在司馬光進入中書第一件事就是倡議廢除所有熙寧、元豐年間頒佈施行的新法,全面恢復到神宗即位之初的舊法令制度。
舉朝譁然。
在封建社會的傳統孝道中,兒女要為父母守孝三年,在這三年中父母以前立下的規矩是不能變的,想要改變的話要等三年守孝期滿才可以。對於皇帝來說,那就是先皇駕崩三年之後才能推行改革。
神宗搞熙寧變法,就是在英宗駕崩三年後的熙寧二年才開始搞,而且一開始只是在幾路進行試點,效果達到預期之後才逐漸推廣全國。
要知道無論是中書的決議還是高後的決定,最終形成的詔令是需要哲宗簽發的,哪怕哲宗再小再不懂事,程式不能缺。可哲宗畢竟是神宗兒子,諫官紛紛上疏,稱廢除新法的詔令是以子改父,違反孝道,想廢可以,等三年以後隨便怎麼都行,不要給哲宗落個不孝的惡名。
跟司馬光來這一套?司馬光就是諫官老大出身,會害怕辯不倒你?司馬光隨即親自在朝會上解釋,廢除新法並非哲宗以子改父,而是太皇太后憐憫百姓疾苦,以母改子廢除的新法。
哲宗這個兒子不能不孝順爹,那神宗這個兒子也不能不孝順娘吧,現在娘來了要廢除新法,你說怎麼辦吧?司馬光以彼之術還施彼身,強大的詭辯能力獨步朝堂,把反對派噎的啞口無言。
詭辯終究是詭辯,司馬光知道,雖然能駁斥百官,但新法根基太深,不可能一蹴而就,得先穩一穩局勢。
喊最強硬的口號,做最穩妥的措施,向來是成熟政治家的一貫作風,新法中保甲法爭議最多,很多農民因為保甲法被迫訓練影響生產,邊境州縣訓練完之後還要被抽調參軍,老百姓苦不堪言,既然都說不好,那就先廢保甲法。
接著,在司馬光的主持下,朝廷又下詔廢除方田均稅法。
這個就有意思了,當年神宗朝方田均稅法施行時也曾遭遇巨大阻力,可這些阻力基本都來自地主、土豪、某些與朝中官員沾親帶故的地方鄉紳。方田均稅法因為測量田地嚴格徵稅觸及了這些人的利益,遭到強烈抵制,但並未對農民造成任何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