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兜兜轉轉的政治家,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韓維的建議下,神宗下詔王安石進京赴任翰林學士。沒想到王安石居然上梳稱病,自己身體不好,沒辦法進京赴任。

要知道翰林學士高居三品,可是皇帝的高階政治顧問,離宰執僅一步之遙,多少人夢寐以求一輩子都不可能達到的高度。

可王安石居然辭了,王安石這是瘋了嗎?

不是的,真實的原因套用馬雲的那句話,就是王安石對做官沒有任何興趣。

王安石出生在一個高智商家庭,他的叔祖父、父親、長兄、弟弟、兒子連同他自己等一共八個人科舉考試進士及第,人稱“一門八進士”,而王安石又是這個高智商家庭中最優秀的佼佼者。

真宗天禧五年王安石出生於臨江軍(今江西中部),父親王益時任臨江軍判官,因為父親常年各地調任,年幼的王安石就如同當年司馬光一樣,隨著父親遊歷了祖國山川河水。

與所有神童有著相似的經歷,年少的王安石酷愛讀書且記性很好,讀過的書過目不忘,年紀輕輕就能寫一手好文章。

景佑四年,王益進京任職,王安石也隨父進京,在這裡結識了好友曾鞏,兩人經常吟詩作對以詩會友,曾鞏是歐陽修徒弟,兩人熟悉之後曾鞏又向老師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歐陽修讀過王安石文章後讚不絕口,記住了這個優秀的年輕人。

王安石沒有人外界等太久,慶曆二年時年二十一歲的王安石進士及第,原本王安石名列第一位理應高中狀元,但仁宗看過王安石的文章後,發現文章引用了一處典故“孺子其朋,其往”,說的是年少的皇帝啊,一定要與群臣和睦相處。

仁宗當時三十多歲,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皇帝了,三十多歲在中國古代社會已經是人到中年,對於這種教育小孩兒式的橋段異常反感,拿筆就把王安石的狀元給擼了。

狀元做不成那就做榜眼,可主考官翻了翻檔案,榜眼叫王珪,考試前已經有官職了,此次屬於在職科考。

為了避嫌,制度規定在職科考的人不能做狀元,那就不跟王珪換了,去做探花,主考官一翻檔案,探花郎韓絳也是個在職科考。

還好第四名不是在職考生,否則王安石原本的狀元不知道還要往後靠多少位。就這樣,狀元郎王安石成了甲科第四名,被朝廷任命為淮南節度判官。

到手的狀元飛了,可王安石並沒有放在心上,走馬前往淮南赴任。淮南是揚州的治下的一個縣,判官大部分時間都要在揚州辦公。

當時揚州知州是剛剛慶曆新政失敗被罷相的韓琦,韓琦這個人非常注意個人形象,也要求下屬搞好個人形象。但王安石有個習慣就是業餘時間閒不住,經常讀書寫文章寫到二半夜,草草睡下第二天衣衫不整一臉憔悴的去上班。

韓琦看王安石年輕以為他晚上出去鬼混,影響第二天上班。於是勸他說,年輕人要愛惜身體,不要縱情聲色。

放一般人身上領導誤會了得趕緊解釋,王安石偏不,根本不理睬韓琦的一番好意,繼續我行我素。

三年任期很快結束,王安石離開韓琦進京述職,王安石甲科進士出身,只要自己申請,可以參加制科考試進入館閣,但進京後的王安石對擔任閣臣完全不感興趣,也沒有申請參加制科考試,就等著朝廷繼續給他安排地方官的職務。

朝廷有識之士都知道王安石學識高,正好慶曆六年當年也有科舉考試,朝廷就派了王安石參與科考閱卷。

而當年的科考主考官,正是後來的參知政事張方平。

雖然包拯司馬光都彈劾過張方平,但實際上張方平並非奸邪小人,也曾多次提攜後輩,也不知道王安石到了禮部考試院之後是到底怎麼出言不遜惹怒了張方平,反正兩人共事沒多久張方平就上梳堅決要求王安石滾蛋,否則他這個主考工作沒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大唐小地主

大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