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六章 張三丰,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也得與三豐相交,結為道友。洪武十七年至十八年間,朱元璋兩度詔請三豐入京,皆避而不見。洪武二十三年,張三丰離開武當復作雲遊。
洪武二十五年,張三丰遁入雲南。這時,沈萬三因得罪朱元璋,遂被治罪全家發配雲南。在雲南恰遇張三丰,正應“日後當於西南會面”之說。張三丰遂沈萬三天元服食丹藥,夫妻得服遂白日飛昇。
永樂初,朱棣又命侍讀學士胡廣詔訪三豐,豈料胡廣在武當與三豐遇而不識。(胡廣名為尋仙,實為尋建文帝。)
永樂十年,成祖朱棣調集軍民工匠三十餘萬眾,經十年,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等龐大工程建築。其時三豐混跡於民眾之中,朱棣派人屢訪不遇。據《張三丰外傳》的記載,說在1418年春,永樂帝特意驅車去均州武當拜望張三丰,三豐不在,有興而來,掃興而歸。永樂帝勃然大怒,於是命令一個叫胡廣的人去招尋張三丰,如招尋不到,則要處死胡廣。
永樂十四年,朱棣怒斥胡廣尋三豐不力,胡廣再訪武當,於武當祈禱,望三豐先生能念其誠苦應詔回京,終見三豐。傳說張三丰當時應太上老君邀請參加群仙會,正駕雲頭前往,過武當遂感胡廣之祈禱,於是按落雲頭,降於胡廣面前,對其言:“你且回京見駕,言我即去便是,不必多慮。”胡廣便策馬回京。跨年還得京師,乃知三豐先生早於前在金殿與永樂會得一面。此即為“金殿飛昇”之說當時還有一種傳說,說張三丰能飛身入宮、遁身而歸,這些都不足為信。但有一點還是真實的,張三丰曾書字一函,令弟子孫碧雲向永樂帝稟告,告之以具體的長生之道。因為皇帝都非常希望長壽,這也近乎常理。
清雍正初年(1723年),有汪夢九先生曾遇張三丰真人多示其教。此時三豐應有幾百歲了。由於張三丰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給他三個賜號。即明英宗賜他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史書記載張三丰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來暑往僅一納衣,雨雪天氣蓑衣著身。張三丰在武當山創立的道派——三豐派,併成為武當武功的創立者。
張三丰論玄談道、使他毅然出家的是丘真人。老年時在終南山傳播秘訣,使他得道的是火龍真人,而後張三丰又師承華山睡仙陳摶老祖。他在《蟄龍吟》最後幾句道:“天將睡法傳圖南,圖南一派儔能繼,邋遢道人張半仙。”他又在《太極煉丹秘訣》中稱陳摶為“希夷老祖”,稱火龍先生為“吾師”,並宣稱,火龍之所以沒有名氣,是因為他輕視浮名,所以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僅僅給後人遺留一首絕句便離開了人間。其絕句雲:“道號偶同鄭火龍,姓名隱在太虛中。自從度得三豐後,歸到蓬萊弱水東。”後來,崇奉張三丰的清代道士李西月因此而將三豐派歸為以陳摶為代表的隱仙派,並排列其師承統序為:“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張三丰確實繼承了陳摶以來道教宗師的道本學說和內丹煉養思想。
據載,朱元璋建立明朝,張三丰曾出手相助,助洪武奪取江山,朱元璋登基後多次派人尋找張三丰。明成祖時,朱棣自詡真武大帝化身,“北建故宮,南修武當”,朱棣派吏部尚書郭璡、隆平侯張信等人,率領兵士30萬,大修武當山宮觀,花費達千萬計。朝廷聖旨封武當山,於是龍虎、武當、華山、九華、茅山、羅浮諸山,道宗極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