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七章 劉伯溫,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基為浙江省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陽村人。青田縣在元末屬江浙行省處州路,東臨溫州路,境內多山。南田山在青田縣城南一百五十里處。南田山的形勢,乃是“萬山之巔,獨開平壤數十里,號南田福地”。《洞天福地記》中記載說:“古稱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劉基天資聰慧,好學習,由父親啟蒙識字。閱讀速度極快,據說七行俱下。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
泰定元年,十四歲的劉基入郡庠(即府學)讀書。他從師習春秋經。這是一部隱晦奧澀、言簡義深的儒家經典,很難讀懂,尤其初學童生一般只是捧書誦讀,不解其意。劉基卻不同,他不僅默讀兩遍便能背誦如流,而且還能根據文義,發微闡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師見此大為驚訝,以為他曾經讀過,便又試了其他幾段文字,劉基都能過目而識其要。老師十分佩服,暗中稱道“真是奇才,將來一定不是個平常之輩!”一部春秋經,劉基沒花多少工夫就學完了。
泰定四年,劉基十七歲,他離開府學,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程朱理學,接受儒家通經致用的教育。鄭復初在一次拜訪中對劉基的父親讚揚說:“您的祖先積德深厚,庇陰了後代子孫;這個孩子如此出眾,將來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門楣。”劉基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元統元年,二十三歲的劉基赴元朝京城大都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元末,兵荒馬亂,戰火連連,在家閒居三年。
至元二年,才被元朝政府授為江西高安縣丞(正八品),協助縣令處理政務。他勤於職守,執法嚴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績。他深入鄉間,體察民情,發現高安縣一些豪紳地主勾結貪官汙吏,無法無天,騙人錢財,奪人妻女,殺人害命無惡不作。劉基傾聽百姓的哭訴後,義憤填膺,決心為民除害。經過明察暗訪,掌握了真憑實據後,對幾個劣跡昭著的豪強惡霸,堅決予以嚴懲,並對縣衙內貪贓枉法的官吏也進行了整治,高安縣的社會風氣很快就有了好轉。劉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贏得了百姓的讚譽。在任官的五年內,處理地方事務的原則是“嚴而有惠愛”,能體恤民情,但不寬宥違法的行為;對於發奸摘伏,更是不避強權。因此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但因為他的正直,地方豪紳對他恨之入骨,總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長官及部屬信任他的為人,才免於禍患。辭官後,劉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朝廷徵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後來因檢舉監察御史職,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援,還給他許多責難,他只好上書辭職,任期約一年。
至正六年,劉基接受好友歐陽蘇的邀請,與歐陽蘇一同來到丹徒,在距歐陽蘇家附近的蛟溪書屋住下,過了一段半隱居的生活。以教授村裡中的子弟讀書來維持生活,偶爾和月忽難、陶凱等好友時相往還。至正八年(1348年),劉基結束在丹徒約兩年的半隱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來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即劉璉。在杭州的四年當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外之士時相往來,也和劉顯仁、鄭士亭、熊文彥、月忽難等文士詩文相和。至正十二年七月,徐壽輝攻陷杭州,在攻陷杭州之前,劉基便帶著家人回到故鄉。回到故鄉不久,朝廷來了一封公文。朝廷起用他為江浙省元帥府都事,主要任務是幫助當地政府平定浙東一帶的盜賊,特別以方國珍為物件。元左丞帖裡帖木兒欲招安方國珍,劉基認為方氏兄弟為首犯,不誅無以懲後。方國珍重賂官府,終被招安,並授以官職,反而譴責劉基擅威福。劉基一怒之下辭官還裡,以表對元朝腐敗昏聵之不滿。
至正二十年,被朱元璋請至應天,委任他為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採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