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四章 尹志平,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擴大丘處機駐錫的長春宮。但在修繕觀中處順堂時惹了大禍,因其中壁畫有老子西行化胡的內容,被人誣告為“繪事有不應者”,是對蒙古皇室不敬,結果導致尹志平被捕。
所幸尹志平的副手李志常挺身而出,指出尹志平只是負責傳道,而教中具體事務是由自己主持,“罪則在我,他人無及焉”,主動代替尹志平入獄。李志常每年都要前往蒙古國都哈剌和林,與蒙古皇室交往甚密,被尊稱為“仙孔八合識”(師尊)。經他斡旋,尹志平才被釋放,全真教與蒙古汗廷的這次衝突也不了了之。
以此事可以看出,尹志平注重於傳道弘法,濟世救民,並不熱衷政治,也缺乏應變能力。他曾說:“自黃帝玄元以來,未有今日道門隆盛,若大明照宇宙,薰風遍區夏,實自我重陽札之,長春恢弘之。吾本樂幽棲,不交涉世務,每痛暫忝竊法席,有年於茲,宜當急流勇退。”因此在完成眾多大事之後,他屢屢請辭掌教。
1235年,尹志平寫信給師弟馮志亨,指出:“予年邁而往矣,老不歇心,少不努力,俱非所宜,況四時之序,功成者去,未成者來,汝當果斷,時不可不順。”他打算把掌教之位傳給馮志亨。
馮志亨字伯通,號寂照,是丘處機很信任的弟子之一,也是尹志平任掌教時的重要助手,以才德見稱於士人。但與李志常相比,馮志亨自感大有不如。李志常管理教中事務已十餘年,“知之者不惟玄門道眾,上至天庭,下至山野,皆知之”,是必然的掌教接任人選,“豈人私意所得而可否哉”?馮志亨堅決推辭,尹志平遂決定將掌教之位傳給李志常。
因為教眾的反對,請求“姑待歲時”,尹志平又任掌教三年。1238年,尹志平終於說服了教眾,正式讓位,於“上元日,作大醮,授大宗師法印”於李志常,自己隱居於五華山。
退休後的尹志平偶爾雲遊傳教,主要還是住五華山和大房山,往來於五華觀和清和觀之間,遊山戲水,隱逸山林。這樣清靜無為的生活更符合他的性情,在《身退三絕寄燕山同道》詩中,他寫道:“心退應當即有年,而今身退兩俱全,玄玄妙妙忘談論,淨淨清清合自然。”他對閒適生活相當滿意。
尹志平雖不再是全真掌教,卻是當時道家第一人,朝野公認的“真人”。每做道場,就會“四方道俗雲集,常數萬人”,一旦出行,便是信眾“原野道路設香花,望塵迎拜者,日千萬計,貢物山積”的景象,影響力絲毫不減。蒙古朝廷也不會忘記他,在他81歲時,“特旨賜清和演道玄德真人號,又賜金冠法服,改觀為宮”。在丘處機的道觀被成吉思汗敕名為“長春宮”後,尹志平也得到了相同的待遇。
太宗十二年,太傅移刺寶儉和京兆總管田德燦幫助終南道眾大事會葬王重陽,再次遣人入京,迎請尹志平往終南主持葬事。馮志亨隨行,自燕京至關中沿途3 000餘里,修復道觀100餘所。葬事完畢後,尹志平又參訪了樓觀等處宮觀,至冬還京。 定宗三年春,特旨賜“清和演道玄德真人”號,又賜金冠法服。 憲宗元年春尹志平逝世。 中統二年,詔贈“清和妙道廣化真人”。 至大三年,加贈“清和妙道廣化崇教大真人”。
繼任掌教的真常子李志常是“通明中正,學問該洽”之人,且對發展教務更為得心應手。他使得全真教“東盡海、南薄漢淮,西北歷廣莫,雖十廬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甚至“黃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聲焰隆盛,鼓動海嶽”,可謂是烈火烹油,風光無限。
然而,李志常過於注重於實務,為了保持全真教的獨大地位,對日益崛起的佛教過於打壓。他不但縱容各地弟子侵佔佛寺,還大力鼓吹《老子化胡經》,刊行《老子八十一化圖》,將佛教說成是老子西去教化胡人產生的宗教,即所謂“佛本因道而生”,希望將佛教壓制於道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