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靖(二),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原投降唐朝的農民起義軍將領杜伏威、輔公祏二人不和,輔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際,竊據丹陽(今江蘇南京),舉兵反唐。李淵命李孝恭為帥,李靖為副帥,率李積等七總管東下討伐。輔公祏派大將馮惠亮率三萬水師駐守當塗,陳正道率二萬步騎駐守青林,從梁山用鐵索橫亙長江,以阻斷水路。並築造建月城,綿延十餘里,以為犄角之勢。李孝恭召集諸將議軍事,諸將都說:“馮惠亮、陳正通都掌握了強大的兵力,是想守險不戰,因此構城築壘而固守,倉猝之間是不能攻取的。不如直指丹陽,掩襲輔公祏的巢穴,丹陽一旦攻破,馮惠亮等人自然不戰而降。”李孝恭想採納諸將的意見。
李靖透闢地分析了敵方形勢,認為“輔公祏的精銳兵力,雖然集中在水、陸二軍,然而他自己統帥的軍隊,也都是驍勇計程車卒。馮惠亮等駐守的城柵尚且不能攻取,輔公祏已經固守的石頭城,難道是可以輕易攻取的嗎?如果我軍直奔丹陽,旬月之間都不能攻下而滯留在那裡,前面的輔公祏沒有平定,後邊的馮惠亮也是一大隱患,這樣我們就會腹背受敵,恐怕不是萬全之計。馮惠亮、陳正通都是身經百戰的賊將,決不會害怕野戰,只因為輔公祏立下計謀,命令他們持重防守,只想不出戰拖延時間使我軍疲勞。現在如果我們進攻馮惠亮、陳正通的城柵,就可以打他個出其不意,消滅敵賊的機會,只在此一舉。”李孝恭贊同李靖的意見。李靖於是率黃君漢等將領先攻打馮惠亮,苦戰擊破馮惠亮,叛軍被殺傷和溺死者萬餘人,馮惠亮敗走。李靖率輕兵先至丹陽,輔公祏大懼,派遣將領左遊仙領兵守會稽作為援助,輔公祏擁兵東走,去往遊仙,到了吳郡,輔公祏、馮惠亮、陳正通相次被擒獲,江南悉平。李淵為了嘉獎李靖的軍功,賜物千段,並賜奴婢一百口,良馬一百匹。設立東南道行臺,授任他為行臺兵部尚書。李淵十分欽佩他的軍事才幹,極口讚歎說:“李靖乃蕭銑、輔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李靖!”江南的局勢安定以後,北方的形勢又一時緊張起來。隋末唐初,突厥勢力強大,李淵太原起兵時,曾向突厥始畢可汗稱臣,以換取北方的相對安定。唐朝建立後,突厥一方面支援薛舉、劉武周等割據勢力,與唐朝分庭抗禮;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強馬壯,不斷舉兵南下侵擾。在平定江南中功勳卓著的李靖又被調到北方,以反擊突厥。
武德八年(625年)八月,突厥頡利可汗率十餘萬人越過石嶺,大舉進犯太原。李淵馬上命李靖為行軍總管,統率一萬多江淮兵駐守太谷,與幷州總管任瑰等迎擊敵人。由於突厥來勢兇猛,諸軍迎戰多失利,任瑰全軍覆沒,唯李靖軍得以保全。不久,又調李靖為靈州道行軍總管,以抗擊突厥。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剛剛登基,頡利可汗便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機,率十幾萬精銳騎兵再次進犯涇州,並長驅直入,兵臨渭水便橋之北。頡利可汗不斷派精騎挑戰,還派其心腹執失思力入朝,以觀察虛實。當時徵調的諸州軍馬尚未趕到,長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過幾萬人,形勢十分危急。在此種情況下,李世民曾冒險親臨渭水橋,與頡利可汗結盟,突厥才退兵。事後,李世民擢任李靖為刑部尚書兼行太子左衛率,賜實封食邑四百戶。不久後,李靖轉任兵部尚書。此後不久,國內突厥發生了變亂,所屬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又恰遇暴風雪,羊馬死亡甚多,因而發生了饑荒,族人紛紛離散。貞觀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決定出擊,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為副,發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又任命幷州都督李積、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為各道總管,統率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朔風凜冽,李靖率領三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