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靖,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末天下大亂,托塔天王李靖下界出生於官宦之家,隋將韓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詮仕隋,官至趙郡太守。李靖長得儀表魁偉,由於受家庭的薰陶,從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曾對父親說:“大丈夫如果遇到聖明的君主和時代,應當建立功業求取富貴,何必做一個讀書人。”他的舅父韓擒虎是隋朝名將,每次與他談論兵事,無不拍手稱絕,並撫摩著他說:“可與之討論孫吳(孫武、吳起)之術的人,只有你啊。” 李靖先任長安縣功曹,後歷任殿內直長、駕部員外郎。他的官職雖然卑微,但其才幹卻聞名於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書牛弘稱讚他有“王佐之才”,隋朝軍事家、左僕射楊素也撫著坐床對他說:“你終當坐到這個位置!”
大業(605年-617年)末年,李靖任馬邑郡丞,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這時,反隋暴政的叛亂已風起雲湧,河北竇建德,河南翟讓、李密,江淮杜伏威、輔公祏等領導的三支主力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滌盪著隋朝的統治。身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淵暗中招兵買馬,伺機而動。李靖察覺了他的這一動機,於是李靖把自己偽裝成囚徒,前往江都,準備向隋煬帝告密。但當到了京城長安時,關中已經大亂,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淵於太原起兵(參見太原起兵),並迅速攻佔了長安,俘獲了李靖。李靖滿腹經綸,壯志未酬,在臨刑將要被斬時,大聲疾呼:“明公興起義兵,本是為天下除去暴亂,怎麼沒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5]”李淵欣賞他的言談舉動,李世民(即唐太宗)讚賞他的才識和膽氣,因而獲釋。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衛。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建唐稱帝,冊封李世民為秦王。為了平定割據勢力,武德三年(620年),李靖隨從秦王東進,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以軍功授任開府。從此,李靖開始嶄露頭角。當進擊王世充的戰役(參見洛陽、虎牢之戰)打響不久,盤踞在江陵(今屬湖北)的南梁蕭銑政權派舟師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唐朝峽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峽州刺史許紹擊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荊門城。為了削平南梁蕭銑這一割據勢力,李淵調李靖赴夔州(今重慶奉節)平定蕭銑。李靖奉命,率數騎赴任,在途經金州(今陝西安康)時,適遇蠻人鄧世洛率數萬人屯居山谷間,廬江王李瑗進討,接連敗北。李靖為李瑗出謀劃策,一舉擊敗蠻兵,俘虜甚多。於是順利透過金州,抵達峽州。這時,由於蕭銑控制著險塞,再次受阻,遲遲不能前進。李淵卻誤以為他滯留不前,貽誤軍機,秘密詔令許紹將他處死。許紹愛惜李靖的才幹,為他請命,李靖這才免於一死。
不久,開州蠻人首領冉肇則叛唐,率眾進犯夔州,趙郡王李孝恭率唐軍出戰失利,李靖則率八百士卒襲擊其營壘,大破蠻兵。後又在險要處佈下伏兵,一戰而殺死肇則,俘獲五千多人。當捷報傳到京師時,李淵高興地對公卿說:“朕聽說使用有功勞的人不如使用有過失的人,李靖果然立了大功。”立即頒下璽書,慰勞李靖說:“卿竭誠盡力,功績特別卓著。天長日久才發現卿無限忠誠,儘量給你嘉獎賞賜,卿不必擔心功名利祿了。”李靖的精誠至忠博得了李淵的信任。李淵改變了對他的成見,並親筆寫敕與李靖說:“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武德四年(621年)正月,李靖鑑於敵我雙方的情勢,上陳了攻滅蕭銑的十策。李淵對此頗為重視,二月即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擢任李靖為行軍總管,兼任李孝恭的行軍長史。李淵又以為李孝恭不太精通軍旅之事,“三軍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實際上已成為三軍統帥,李靖組織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艦,組織士卒練習水戰,做好下江陵的準備。同時,他見巴、蜀之地歸附唐朝不久,各部族還不太穩定。為了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