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賴天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靖(二),菩提道祖,唯賴天恩,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出發,向惡陽嶺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兵將相顧,無不大驚失色。他們判定:如果唐兵不傾國而來,李靖決不會孤軍深入,於是“一日數驚”。李靖探知這一訊息,密令間諜離間其心腹,其親信康蘇密前來投降。李靖迅即進擊定襄,在夜幕掩護下,一舉攻入城內,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原煬帝蕭皇后,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李靖因軍功進封代國公,增加食邑三千戶,賜物六百段及名馬、寶器等。李世民高興地對大臣說:“漢朝李陵帶領五千步卒進攻匈奴,最後落得歸降匈奴的下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古今所沒有的奇勳,足以雪往年在渭水與突厥結盟之恥。”在李靖勝利進軍的同時,李積也率軍從雲中出發,與突厥軍在白道遭遇。唐軍奮力衝殺,把突厥軍打得潰不成軍。頡利可汗一敗再敗,損失慘重,遂退守鐵山,收集殘兵敗將,只剩下幾萬人馬。頡利可汗處於山窮水盡的境地,他派執失思力入朝請罪,請求舉國歸附唐朝,並表示願意入朝。其實,他內心尚猶豫未決,意欲贏得時間,以苟延殘喘,俟草青馬肥之時,逃到大漠以北,以捲土重來。同年二月,李世民派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去撫慰頡利可汗,李靖揣摩到李世民這樣做的真實意圖,對張公謹說:“使者到了頡利可汗那裡,突厥必定會放鬆戒備。我們就乘此良機,選拔精騎一萬,攜帶二十天的軍糧,帶兵從白道襲擊突厥。”張公謹說:“陛下已經下詔准許頡利可汗歸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裡,恐怕不宜去討伐進擊。”李靖說:“這正是用兵的良機,時機不可錯過,這就是韓信之所以消滅齊國的道理。像唐儉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測,又有什麼可惜的呢。”李靖率軍進至陰山,遇到突厥斥候千餘帳,一戰而全部俘獲,命與唐軍同行。這時,頡利可汗見到唐使臣,放鬆了戒備。唐軍前鋒蘇定方率領的兩百餘騎又乘著大霧,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帳七里遠的地方才被發覺。如同驚弓之鳥的頡利可汗慌忙騎馬逃走,突厥軍也四散而逃。李靖大軍隨之趕到,殺敵一萬餘人,俘虜十幾萬,繳獲牛羊數十萬只(頭),並殺死隋義成公主。頡利可汗率萬餘人想北過大漠,在磧口受李積所阻,不能北逃,其大酋長皆率眾投降。不久,頡利可汗被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擒獲,並送到京師。突厥從此宣告滅亡。
自隋朝以來,突厥是西北的強國。李靖等滅亡突厥,不僅解除了唐朝西北邊境的禍患,而且也洗刷了李淵與李世民向突厥屈尊的恥辱。因此,李世民頗有感慨地說:“我聽說君主憂愁臣覺得恥辱,君主受辱臣甘願赴死。從前大唐草創之時,太上皇因為百姓的緣故,向突厥稱臣,我為此常常痛心疾首,立志要剪滅突厥,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現在只暫時調動一部分軍隊,就無往不勝,使單于歸順,終於洗雪當年稱臣的恥辱!”太上皇李淵也欣喜萬分,他把李世民及貴臣十幾人,還有諸王、王妃、公主等召至凌煙閣,設宴慶祝。李淵一時興起,還親自彈起了琵琶,李世民起舞,大臣們也接連起身舉杯祝賀,一直延續到深夜。李靖雖在戰場上勇猛善戰,叱吒風雲,但卻性情沉厚。事後,御史大夫蕭瑀劾奏李靖治軍無方,在襲破頡利可汗牙帳時,一些珍寶文物,都被兵士搶掠一空,請求司法部門予以審查。李世民狠狠地訓責李靖,李靖叩首謝罪。過了好久,李世民對李靖說:“隋朝的將領史萬歲打敗了達頭可汗,可是隋朝不予獎賞,因此導致滅亡。朕就不是這樣,應當赦免你治軍無方的罪,記錄你擊敗突厥的功勳。”於是下詔加封李靖為左光祿大夫,賜絹千匹,增加封地連同以前的達到五百戶。不久,李世民又對李靖說:“以前有人誹謗你,現在朕已經明白了真相,你千萬不要把這事放在心裡。”這時又賜給李靖絹二千匹,提升他為尚書右僕射。李靖生性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