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453年,阿提拉病逝。匈奴內亂開始,同時異族奴隸紛紛起義,不同派系的貴族之間也為了爭權奪利而激戰不休,匈奴帝國終於因為汪達爾部落的入侵而滅亡,從歷史的長河裡永遠的消失了。
==========================================================
(1) 此處應為李廣利,作者筆誤。
第一卷歷史專區 晚清中國七十年:媚夷艷夷鄙夷仇夷
更新時間:2006-8-8 21:07:00 本章字數:10551
歷史相關 晚清中國七十年:媚夷艷夷鄙夷仇夷
自滿清以來,中國被西方遠遠的拋在了身後。自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中國奮力追趕西方,途中屢有挫折,直到今天,生機勃發的中國經濟才展示了中國正在和西方諸強的差距在漸漸縮小而不是擴大。
但是,遠在十八世紀四十年代,鴉片戰爭的戰火已經向閉關鎖國,狂妄自大的中國人顯示了西方的強大和中國的虛弱。那麼,為什麼在足足七十年中,中國人居然沒有找到一條真正可以富國強兵的道路呢?為什麼同時代的日本卻能夠維新崛起,成為不亞於西方列強的強國,進而成為二十世紀中國乃至世界的噩夢呢?這個問題非常沉重,也困擾了中國人很久。網上一些比較成功的架空歷史小說中,都試圖為當時的中國找到一條強國之路,但是這些道路都真正可行嗎?
以作者目前的筆力和歷史素養,是不可能系統的回答這樣一個龐大的問題的。在此處摘錄一篇文章,從中或許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ps 強烈推薦正在撰寫架空歷史小說或者正準備撰寫此類小說的作者看一下這篇文字。
晚清中國七十年:媚夷艷夷鄙夷仇夷
作者:周寧
原文轉自新浪文化頻道
晚清七十年,神州內亂外患,國人心目中的西方形象,人鬼難辨,或強盜行徑犬羊心性,或政教修明人倫美善,乍明還暗。辦洋務、通夷情,無誠意而有敵意;拒洋藥、排洋教,分不清輕重緩急;朝野媚夷艷夷鄙夷仇夷,各走極端。晚清中國的西方形象,飄忽不定,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某種知識上的進步,如西學漸漸普及;但更多是充滿猜疑的想像,異想天開的套話。觀念是有惰性的,人們認識世界,往往不是出於所謂的客觀實情,而是出於某些深植於社會文化無意識中的原型,例如那些關於遠國絕域夷狄番鬼的傳說,即使在洋貨充斥市場、洋人雜處城鄉、洋船洋炮開啟國門後,在坊間朝廷,這些觀念依舊流行……
一
1876年12月1日傍晚,郭嵩燾在上海虹口碼頭登上英國p&o公司的郵船travanre號,於當晚12點準時啟航。中國第一任駐外公使郭嵩燾的使西曆程,從此開始了。
郭嵩燾一行原計劃乘法國輪船一個月以前啟程,然推遲行期,是使團翻譯馬格里的主意。他堅持中國公使要搭乘英國輪船,別有一番用意。他在自己的旅行日記中解釋道:搭乘英國輪船,從上海到南安普敦,沿途停靠的港口,如香港、新加坡、錫蘭、亞丁、馬爾他、直布羅陀,全是英國的殖民地。這樣,中國使團每見到一塊陸地,必見到英國國旗,得出的印象一定是,全世界都是大英帝國的,大英帝國就是全世界。
全世界都是大英帝國的,大英帝國就是全世界,讓一位出洋的天朝官員形成這種印象,馬格里爵士可謂用心良苦。當年利瑪竇到中國,發現中國人想像的中國非常大,幾乎容不下世界,想像的世界又那麼小,幾乎容不下西方。如今馬格里想讓中國人發現,世界如此廣大,七萬裡波濤,卻不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