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落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頁,軍事資料百科,隨風落葉,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一種奇怪的現象。1859年,英國人呤唎在廣州發現,廣州姑娘的穿戴衣著歐化入時:&ldo;我在街上散步,看見很多中國姑娘的天足上穿著歐式鞋,頭上包著鮮艷的曼徹斯特式的頭巾,作手帕形,對角摺疊,在頦下打了一個結子,兩角整整齊齊的向兩邊伸出。我覺得廣州姑娘的歐化癖是引人注目的。&rdo;張燾的《津門雜記》也提到廣東人將這種崇洋風氣帶到天津:&ldo;紫竹林通商埠頭,粵人處此者頗多。原廣東通商最早,得洋氣在先,類多效泰西所為。嘗以紙捲菸葉,銜於口吸食之。又如衣襟下每用布兜裝置零物,取其便也。近則津人習染,衣襟無不作兜,凡成衣店、估衣鋪所制新衣,亦莫不然。更有洋人之侍僮馬夫輩,率多短衫窄絝,頭戴小草帽,口銜菸捲,時辰表鏈,特掛胸前,顧影自憐,惟恐不肖。&rdo;郭嵩燾出使前,國內就出現捲髮、隆乳等追逐西洋時髦的現象。1874年11月3日的《申報》載文諷刺說:&ldo;外飾者可假,而生成者難改也。美發截之短而不能使之拳,須髯本黑而不能使之黃,顧盼流媚而不能使之碧翳,山根平坦而不能使之隆準,就令工於學步,亦不過大西洋葡萄牙人耳,豈能入歐羅巴哉?&rdo;

真正奇怪的是,物質生活的流俗可以趕西方時髦,政治文化卻容不得郭嵩燾《使西紀程》這類中肯切實之論。國人心思褊狹、議論虛驕,令人痛心疾首。同治元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剛剛結束,曾國藩在一封家書中論及國人媚夷仇夷、各走極端時說:&ldo;內地民人,處處媚夷艷夷而鄙華,借夷而壓華……可憾可惡。&rdo;這種媚夷艷夷的心理,與我們前面提到的鄙夷仇夷的心理完全相反,卻同時存在於晚清中國社會。

沿海與西洋人物接觸較多,染上西洋風氣,本不稀奇。平民與民間更多關注社會物質生活,較少文化偏見,文化價值觀往往也不甚明確。他們可能同時追慕洋貨洋習,卻不自覺地在社會無意識層次上依舊將西方人當作夷狄番鬼,其中可能沒有什麼惡意或敵意,甚至意識不到其中包含的貶義。朝廷士大夫自覺的文化使命,使他們堅持華夷大防、道統國學,鄙夷仇夷是一種文化心態,也是一種文化姿態。因此,在那個時代,最偏執也最愚昧的往往是最有知識的人,或者說飽讀詩書的人。例如,與郭嵩燾同為瀟湘名士的同時代人王闓運,在《陳夷務疏》中竟有這樣的荒唐分析。他說西方人的火輪船是&ldo;至拙之船&rdo;,大炮是&ldo;至蠢之器&rdo;。船尚輕捷,可夷船沒有煤火,就不能動;槍炮尚靈活,可夷炮笨重,不便搬運。世人皆以為洋船洋炮可慕可懼,王老先生卻獨不以為然!

晚清中國媚夷艷夷,多在平民階層或民間,像郭嵩燾那類特立獨行、奇談怪論,在上流社會是不能容忍的,所以王闓運提到他這位自毀名節的同鄉時就說&ldo;湖南人至恥於為伍&rdo;。而且朝廷士林也多鄙夷仇夷。1865年,英國人赫德爵士向總理衙門提交了一份《局外旁觀論》,一年以後,威妥瑪也提交了一份《新義略論》,兩份檔案都建議清朝辦洋務、變新法、經濟世道、奮發圖強,否則將有滅國之災。恭親王將這兩份檔案上奏,上諭大臣們就這兩份檔案所言悉心妥議,各抒己見。結果大臣們的相關奏摺密陳,大多認為&ldo;夷酋&rdo;居心叵測,用語狂妄,不要因狡夷險語,一變至道之謀。

精英階層鄙夷仇夷,多少也會影響到社會下層。而鄙夷仇夷的文化偏見以正統形式在社會流傳,構成一種主流意識,甚至會壓制民間沿海自發的媚夷艷夷傾向。曾國藩就曾對內地民人媚夷艷夷、鄙華壓華的傾向表示憤慨,但他也理性地意識到,媚夷艷夷不可制,鄙夷仇夷也不可用,關鍵在於冷靜客觀地對待西方。洋人入京,沒有毀壞大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軍事資料百科

隨風落葉

活在亂世

混天吃飯